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阅读资讯:某高层钢结构建筑土建施工主要技术解析

某高层钢结构建筑土建施工主要技术解析

[作者:刘春燕[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一、案例介绍   某高层建筑高2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176m,建筑总面积为982062,工程平面图为长方形,长为86m,宽56m。地下2层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组成,中央结构属钢结构,于6~10层、22~24层、26~屋面1层位置设置钢桁架,联合抗震墙,外墙材料采用金属玻璃。   二、施工难点分析   1、基坑开挖平均深10.9m,最深处大于16m,因为建筑四周有其他建筑,地下埋有管路,施工时不可对其造成破坏。   2、施工时紧靠地界红线,且非常靠近地下1室,导致地下室外墙防水层施工难度较大。   3、地下室顶板承受的两侧简体的压力较大,故在地下室设置了4榀桁架。   4、建筑混凝土简体垂直度误差须控制在10mm以下。但因为建筑带有很多没有规则的外伸钢牛腿,造成模板及脚手架施工具有困难。   三、施工技术分析   1、深基坑围护施工   通过计算,工程人员规划围护结构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地下连续挡土墙:考虑到工程基坑深度及周边建筑实例,采用c30混凝土做成地下连续挡土墙结构,长33m、厚1m。   (2)钢筋混凝土圈梁、围檩及支撑:c30混凝土,共三道。将第1道支撑标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根据地下室及挖土机械特点,确定支撑标高,支撑设计要满足围护结构的稳定需要,南北向采用混凝土对撑,周围采用混凝土边桁架和角撑。   (3)立柱:材料选择工程钢管桩,为省时省工,尽量使用原工程桩进行支撑平面布置。   2、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1)土体加固:因土抗剪能力小,成槽前,用水泥土搅拌桩对槽壁两侧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成槽的质量;采用劈裂注浆技术对坑内被动土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剪能力。   (2)分层开挖:先适量挖建筑四周土体,是土体应力得到一个缓慢的释放,避免因突然卸载使地下连续墙受力猛增而变形。挖土时,同时卸载立柱桩四周土体,以确保立柱桩周边土压力的平衡。   3、地下室外墙防水层施工   (1)施工流程:按照设计要求,需要在地下室外墙迎水面和底板底部设置防水层,并要着重考虑防水层端部、节点及贯穿部位的防水工作。本工程围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之间供施工人员进行外墙防水层施工地空间十分有限,为此,工程设计人员决定在地下室结构前进行防水层施工。   (2)防水层施工:   底板工程桩端防水层施工:先清理工程桩周围垃圾、杂物,使其表面洁净平整。涂防水涂膜于桩周围宽10cm左右的位置,并1层涤纶布环桩粘贴,然后重复均匀涂3~4层涂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