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阅读资讯:绿色建筑的生存现状与空间展望

绿色建筑的生存现状与空间展望

[作者:杨秋生 孟庆嵘[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部门牵头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整理,编制建筑节能技术目录。第二、加强和完善对节能建筑检测和验收等标准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熟练运用节能标准、节能技术的能力。第三、将节能情况作为工程评优的重要内容。
  2.4 鼓励对新型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研究
  大力推行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进行能源转换,既节约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还可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例如:鼓励太阳能充足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制冷、制热、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太阳房、太阳能发电等。
  三 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与重点部位
  3.1 各个地区建筑环境差异很大,节能建筑设计本身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第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否则,须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需增大建筑成本。 第二、建筑群之间和建筑物室内,夏季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群不应采用周边式布局型式。第三、按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尽量加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尽量减少建筑群间的硬化地面。第四、应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超过节能设计设标准的规定。第五、不应设置大窗户,窗户大小以满足采光要求为限。第六、屋顶和外墙既要保温又要隔热,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还要防止保温层渗水、内部结露和发霉。第七、屋顶和外墙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层,不宜采用黑色、深绿、深红等深色饰面层。
  除此之外,节能建筑还应具备设计规范所要求的隔声性能等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和环境性能。
  3.2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贯彻超前性原则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较低,仅仅是实现现阶段节能50%目标的需要,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予以修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会逐步提高。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到时按新标准再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因此应贯彻超前性原则,特别是夏季酷热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屋顶、外墙、外门外窗)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突破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予以适当加强,应控制屋顶和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温度。
  3.3 建筑设计者要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上的人每做一件事,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承担了一份社会责任,工程设计更是如此。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设计一项工程,工程自施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