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建筑的地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三、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技术⒈换土法当地基的上表层部分为承载能力低的软弱土(如淤泥、杂土)时,可将软弱土层全部挖走,换成坚土。砂料宜选用中粗砂,要求级配良好、含泥量不超过3%~5%颗粒的不匀系数不大于5。符合标准的砂方可使用。施工时首先清除换填范围内地面上垃圾等杂物,并在换填范围内(填方路基坡脚外1m)两侧按1:0.5的坡度开挖边坡。将基底大致整平,推成坡度为2%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这种方法处理的路基强度高,见效快。适合工期紧,任务重的工程。⒉孔内深层强夯法孔内深层强夯法是一种深层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地基的机理是挤密机理和置换机理,施工一般采用钻孔、掏孔和沉管至预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强夯,形成高承载力的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由于桩间土被强行挤向四周,桩间土经过挤密得到水平压缩,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得以提高。在施工时成孔机应保持垂直,垂直度不应大于孔深的2.5%,成孔中心偏差不应超过桩径的25%,施工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500-1000mm,填料的种类,数量,锤击的次数应符合设计标准。⒊深层搅拌桩法深层搅拌法为就地成桩,是用水泥,石灰并掺入粉煤灰及其它添加剂,将含水量较高的软弱土直接变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距和排列形状没有严格限制,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噪音污染,材料排除少,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在施工中应保持送灰连续、均匀,不得间断,每根桩均应确保均匀和足额的喷灰量,为保证成桩质量,对桩顶1.5m范围内复搅、复喷,为了使土充分压实及水泥拌和均匀,钻头至桩底时,应原位旋转2min。⒋挤密碎石桩法振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首先进行桩位布置,然后桩就位,取土成孔,填料,夯实造桩,成桩、铺设垫层,挤密碎石桩移到下一桩位。为了防止出现断桩,碎石量应满足要求,不得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在沉桩过程中,遇到体积大的单独石头,可做位移处理。碎石挤密桩加固软土地基对桩间土的挤密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为原天然土的3.5倍,且能大大缩短地基固结沉降的时间。碎石挤密桩受场地影响小,施工成本低、工期短,能显著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⒌排水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如何排除软土中的水分问题:①.盲沟法。在要处理的地基上,根据地基面积和
Tags:
上一篇:论如何加强公路施工建设管理下一篇:浅析如何做好建筑机械设备管理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