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中板式楼梯震害分析及对策探讨
楼层平台板内,因为相对梯板而言,平台板为四边支承板,安全储备更大。
2.3设计对策
2.3.1主体结构计算时考虑梯板参与工作,按计算结果加大配筋。考虑楼梯梯板的斜撑作用后,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发生的较大变化,尤其是梯板本身及和楼梯半层平台直接相连的框架柱,其受力会发生较大变化,设计时应采用合适的软件,准确分析楼梯的受力情况,并根据计算结果加大构件的配筋。在地震烈度不高的情况下,这一方法基本可行。
2.3.2切断梯板与框架柱的联系,在框架梁上做独立小柱支撑楼梯板。上条所列方法可简单归纳为“抗”,即采用合适的断面与配筋来抵抗地震作用;另外还可以采用“放”,即将半层平台与柱的联系切断,在框架梁靠近框架柱的部位另设独立小柱来支撑梯板。采用本思路另建一模型可以看出楼梯间相邻构件出现的变化如下:柱与楼梯半层平台相连,横向剪力突增,是楼梯平台和柱无连接的3倍多;横向弯矩增大较多。由此可见,断开楼梯平台和框架柱的连接,能有效减少楼梯平台对框架柱的地震影响。半层平台梁剪力增大较多,弯矩有所减小。梯板轴力增大较多。不论是否切断楼梯平台梁和柱的连接,梯板都承受了较大的轴力。今后在梯板设计中,应按拉弯构件设计,梯板负筋应全部拉通,而不能按现行构造手册所示的负筋长度按1/4板跨截断。
2.3.3改进现有楼梯构造。按楼梯的实际受力状态配筋。目前梯板的设计不论是教科书还是设计中经常参考的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梯板配筋均采用单向板的配筋方式,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梯板将承担较大的轴力,而梯板施工图中却基本未反映这种效应,导致梯板大量产生受拉破坏。所以梯板的配筋方式至少应改成使负筋完全贯通以承担梯板中实际存在的轴力的方式。由于梯板的斜撑作用导致楼梯平台梁受到平面外的剪力,产生平面外弯矩,此部分目前在设计中也未加考虑,所以平台梁设计时应如实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弯矩及剪力,按双向受弯构件并按框架梁的要求进行设计。楼梯平台板也应加强构造,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来近似考虑梯板的斜撑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板式楼梯的抗震性,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要求在施工中需要做好楼梯的受力分析,从材料选择开始抓起,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完善施工设计方案,严格遵守建筑抗震设计中的相关规定,保证建筑在遭受地震灾害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楼梯的损害,为建筑内人员提供可靠的逃生通道。
2.3设计对策
2.3.1主体结构计算时考虑梯板参与工作,按计算结果加大配筋。考虑楼梯梯板的斜撑作用后,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发生的较大变化,尤其是梯板本身及和楼梯半层平台直接相连的框架柱,其受力会发生较大变化,设计时应采用合适的软件,准确分析楼梯的受力情况,并根据计算结果加大构件的配筋。在地震烈度不高的情况下,这一方法基本可行。
2.3.2切断梯板与框架柱的联系,在框架梁上做独立小柱支撑楼梯板。上条所列方法可简单归纳为“抗”,即采用合适的断面与配筋来抵抗地震作用;另外还可以采用“放”,即将半层平台与柱的联系切断,在框架梁靠近框架柱的部位另设独立小柱来支撑梯板。采用本思路另建一模型可以看出楼梯间相邻构件出现的变化如下:柱与楼梯半层平台相连,横向剪力突增,是楼梯平台和柱无连接的3倍多;横向弯矩增大较多。由此可见,断开楼梯平台和框架柱的连接,能有效减少楼梯平台对框架柱的地震影响。半层平台梁剪力增大较多,弯矩有所减小。梯板轴力增大较多。不论是否切断楼梯平台梁和柱的连接,梯板都承受了较大的轴力。今后在梯板设计中,应按拉弯构件设计,梯板负筋应全部拉通,而不能按现行构造手册所示的负筋长度按1/4板跨截断。
2.3.3改进现有楼梯构造。按楼梯的实际受力状态配筋。目前梯板的设计不论是教科书还是设计中经常参考的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梯板配筋均采用单向板的配筋方式,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梯板将承担较大的轴力,而梯板施工图中却基本未反映这种效应,导致梯板大量产生受拉破坏。所以梯板的配筋方式至少应改成使负筋完全贯通以承担梯板中实际存在的轴力的方式。由于梯板的斜撑作用导致楼梯平台梁受到平面外的剪力,产生平面外弯矩,此部分目前在设计中也未加考虑,所以平台梁设计时应如实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弯矩及剪力,按双向受弯构件并按框架梁的要求进行设计。楼梯平台板也应加强构造,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来近似考虑梯板的斜撑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板式楼梯的抗震性,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要求在施工中需要做好楼梯的受力分析,从材料选择开始抓起,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完善施工设计方案,严格遵守建筑抗震设计中的相关规定,保证建筑在遭受地震灾害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楼梯的损害,为建筑内人员提供可靠的逃生通道。
Tags:
上一篇: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措施下一篇:探究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