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阅读资讯:关于桥梁施工技术与发展的探讨

关于桥梁施工技术与发展的探讨

[作者:梁恩波[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焊、帮条焊或套筒压接接头。
  ④ 安装预应力束道
  为防止预应力筋与管道间摩擦引起应力损失,增加及改变预应力筋的受力,应严格控制预应力束道的位置。波纹管在两预制梁端与现浇段相接处的位置偏差应控制在2mm以内。在现浇段中预埋与预制梁中的预应力束道采用同种材料,并与预制梁段对应预应力束道顺接,确保连接可靠,不漏浆。
  ⑤ 立侧模
  立侧模因梁绞缝分两次施工,须在绞缝处支立侧模,桥梁边梁处的湿接缝模板采用与桥梁边梁侧模同形状的钢模板,其它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模板。
  ⑥浇注现浇混凝土
  根据该段的受力情况,设计采用比C50预制箱梁高5MPa的C55号混凝土,为防止混凝土收缩引起现浇段和预制梁开裂及预应力损失,在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因钢筋密集,规定混凝土石子的粒径不大于2cm。
  ⑦养护
  混凝土施工完毕,为防止早期收缩出现裂缝,最好在捣实抹平后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初凝前,掀开塑料薄膜,混凝土会泛水至表面,这时进行二次收浆,以控制平整度及防止出现裂缝。收浆完成后再用塑料薄膜覆盖,下次养护时,换砂或草袋洒水代替塑料薄膜继续养护。
  ⑧张拉预应力束及压浆
  待现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张拉预应力束。预应力束采用扁锚锚固,用YDC24Q型千斤顶对预应力束中的每根预应力筋逐根张拉。预应力筋张拉是根据“边梁板连续预应力张拉效果收到影响最小”的结论可知,宜组织两组人员,从两边梁向中间梁对称张拉,最大限度地保证后连续效果。张拉完毕后封锚并及时压浆。至此,拆除临时支座,完成整个转换过程。
  三、 结论
  首先;施工过程中,应首先采用单联浇筑方案;当受到条件限制而不得不采用多联一次性浇筑方案时,根据“边梁板连续预应力张拉效果受到影响最小”的结论可知。宜组织两组人员,从两边梁向中间梁对称张拉,最大限度地保证后连续效果。
  其次;湿接缝混凝土,应采用比C50预制箱梁高5MPa的C55号微膨胀混凝土,建议现浇段连同其上桥面铺装混凝土一起浇注,采用C55号混凝土,对防止裂纹和预应力损失是有益的。
  再次;预制梁预埋筋的位置及梁的吊装位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现浇段的施工及质量。
  最后;湿接缝现浇段工程量虽小,但工序烦琐且专业性强,每道工序都会影响整座桥梁的质量及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应组织专业队伍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同时考虑该部分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