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钢骨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
的最高为0.16,而罕遇地震的影响系数则最高达0.9,基本风0.3kN/m2。
2.2 结构计算模型
结构整体分析选取的是SATWE(2008版)计算。
2.3 计算结果剖析
(1)结构计算振型数、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以及x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均与规定相符。
(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楼层竖向构件的y、x向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的比值分别是1.04与1.29,符合规定。
(3)不管有没有思量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风荷载作用下的y向与x向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均符合规定。
(4)无论是各楼层抗侧力构建的受剪承载力与相邻上部楼层受剪承载力的比重,还是各楼层侧向刚度和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之间的比值,其均满足规定。
(5)所有楼层的水平剪力系数的最小值均与要求相符。
(6)结构y向刚重比与x向刚重比以及结构稳定性均符合要求。
3 抗震构造手段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3.1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一般来说,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有着较好的抗震性能,可达到与我国现行规范相符的抗震设防要求。然而,若是在罕见的地震作用之下,此结构依旧会出现底部剪力墙局部连梁、墙体开裂以及混凝土筒体延性不佳、框架柱、框架梁个别节点凯雷、外围框架二道防线作业不够明显等诸多问题。
3.2 框架柱-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构造手段
3.2.1 大力提升混凝土核心筒的外延
本工程各幢层1~4纵横墙交接地带、钢筋混凝土筒体和楼面钢梁的交接地带依据多遇地震作用计算安设钢骨混凝土柱,而层5~13的混凝土筒体四角或者钢筋混凝土筒体和钢梁交接地带则依据构造安设钢骨柱。
依据高层钢-混规程,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暗梁、钢骨混凝土暗梁当中的钢骨以及连梁按构造安设钢骨。其中,钢筋混凝土连梁内的钢骨是依据多遇地震作用进行求算确定下来的,从而开展以钢骨混凝土连梁为核心筒的塑性耗能构建设计工作。
3.2.2 大力提升钢框架的承载力
按JGJ3—2002中11.1.5条规定可知,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各层框架柱至少要担负底部总剪力的1/4与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8倍之间的较小值。
3.2.3 达到强节点弱杆件、强柱弱梁的目的
强节点弱杆件、强柱弱梁是我国抗震的基本规范,同时也是保证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前提。为此在设计本工程结构时,应严守高层钢-混规程要求促使高层结构达到抗震要求
4 结语
在八度抗震设防区,钢框架-混凝土核心
2.2 结构计算模型
结构整体分析选取的是SATWE(2008版)计算。
2.3 计算结果剖析
(1)结构计算振型数、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以及x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均与规定相符。
(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楼层竖向构件的y、x向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的比值分别是1.04与1.29,符合规定。
(3)不管有没有思量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风荷载作用下的y向与x向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均符合规定。
(4)无论是各楼层抗侧力构建的受剪承载力与相邻上部楼层受剪承载力的比重,还是各楼层侧向刚度和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之间的比值,其均满足规定。
(5)所有楼层的水平剪力系数的最小值均与要求相符。
(6)结构y向刚重比与x向刚重比以及结构稳定性均符合要求。
3 抗震构造手段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3.1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一般来说,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有着较好的抗震性能,可达到与我国现行规范相符的抗震设防要求。然而,若是在罕见的地震作用之下,此结构依旧会出现底部剪力墙局部连梁、墙体开裂以及混凝土筒体延性不佳、框架柱、框架梁个别节点凯雷、外围框架二道防线作业不够明显等诸多问题。
3.2 框架柱-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构造手段
3.2.1 大力提升混凝土核心筒的外延
本工程各幢层1~4纵横墙交接地带、钢筋混凝土筒体和楼面钢梁的交接地带依据多遇地震作用计算安设钢骨混凝土柱,而层5~13的混凝土筒体四角或者钢筋混凝土筒体和钢梁交接地带则依据构造安设钢骨柱。
依据高层钢-混规程,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暗梁、钢骨混凝土暗梁当中的钢骨以及连梁按构造安设钢骨。其中,钢筋混凝土连梁内的钢骨是依据多遇地震作用进行求算确定下来的,从而开展以钢骨混凝土连梁为核心筒的塑性耗能构建设计工作。
3.2.2 大力提升钢框架的承载力
按JGJ3—2002中11.1.5条规定可知,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各层框架柱至少要担负底部总剪力的1/4与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8倍之间的较小值。
3.2.3 达到强节点弱杆件、强柱弱梁的目的
强节点弱杆件、强柱弱梁是我国抗震的基本规范,同时也是保证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前提。为此在设计本工程结构时,应严守高层钢-混规程要求促使高层结构达到抗震要求
4 结语
在八度抗震设防区,钢框架-混凝土核心
Tags:
上一篇:浅谈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下一篇: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