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阅读资讯: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浅析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浅析

[作者:王军海| 打印 | 关闭 ]
,也可以从顶部通过串筒直接下料,从模板侧面中间一口捣振。深而窄的构件或部位应在底部浇筑一层厚50~100mm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相同),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或者在底部浇筑一部分减石混凝土。梁的浇筑:从梁的一端浇筑起,快到另一端时,反过来又先浇筑另一端,然后两段在初凝之前合拢。
  严防混凝土的分层离折,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混凝土的高度不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糟、溜管等下料。混凝土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混凝土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a.柱子的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边;b.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20~30mm处,当板下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c.单向板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d.有主次梁的楼板应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施工缝的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e.墙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过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4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行为,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1重点加强楼面钢筋网的有效保护
  钢筋在混凝土板中主要是抗拉构件承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楼面上层负筋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究其原因: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施工中受到人员踩踏后容易弯曲、变形、下坠,负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而马凳筋太少、马凳设置间距过大或甚至不设,负筋无法受到有效依托保护;加上各工种交叉同时作业,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尤其砼泵管装拆时无处落脚而直接踩踏到负筋上。由于负筋被踩踏而不能起到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作用,从而导致楼板裂缝的产生。对此防治的方法是混凝土楼板施工强制要求使用悬挂法施工,有效的避免了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造成板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问题。
  4.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导致裂缝。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宽度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交叉、重合时,很容易产生因线管挤占混凝土、钢筋保护层不足而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