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摘要:目前,我国公路工程大力发展,公路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所以要严格保证公路施工质量。而公路路基的质量对于公路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采用适宜的施工技术,以保证施工技术满足设计要求标准。
关键词:公路路基;排水;防护
路基是依据道路设计位置和横断面尺寸开挖或者堆填,主要承受来自路面本身的静荷载和通行车辆的动荷载,并将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扩散的岩土构筑物。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不仅受到天气、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施工技术的影响。本文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对路基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1 路基清理
土方施工前,应将路线用地范围内含有植物根茎、杂草及易腐朽物质的腐殖土层挖除,并集中堆放,清除厚度根据种植土具体情况确定。清除的杂物不得倾倒在河流水域之中。路基清表结束后,将填方地段整平、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填方作业。
如果路基用地范围内有林木、植被等,应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地貌。对于高级公路、一级公路和填方高度小于1m的普通公路,需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对于填方高度大于1m的公路路基,允许保留树根根部,但根部露出地面高度不得超过20cm。如果路基附近有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时,应对其进行加固。特别是水田段路基用地清表,首先要确保灌溉水系的通畅,一般设置纵向排水沟,必要时增设横向排水设施。待水位降低、晾晒之后才可进行土方施工[1]。
2 路基路面排水
公路施工中的排水主要是指路基地下排水和路面排水,可以保证路基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的状态,并防止水体漫流、聚积和下渗影响地基稳定性。地下排水是为了减少农田排灌水、地下水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地表排水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对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排水设计,尽最大的可能将水排出路基,以保证施工质量。
通常采用的地下排水方式有渗沟、暗沟、渗井等。对于地下水流量较大且地下引水较长的工程,一般采取管式渗沟的方法进行排水,并设置排水管、反滤层和封闭层。当管式渗沟长度100~300m 时,应通过在末端设横向泄水管进行分段排除地下水。当地下水位较高时,为保证正常施工应采取疏导、隔离和堵截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路堑或者边坡内发生地下水渗流,应根据渗水量和位置采取排水沟、渗沟、集水井等降低地下水或者将地下水排出。
路基施工过程中,各施工表层需要避免积水。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设置坡度为2%~4%的排水横坡,及时将雨水排出路基以外。一般采用的地表排水设施有边沟、跌水、地表排水管以及急流槽等。在设计路面时采用沥青封层、排水管等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路面渗水的情况在实际工程中比较常见,可以通过在路面边缘设置透水性填料集水沟、过滤物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解决渗水问题。
3 路基土方
路基土方施工主要包括土方开挖、路基填料和路基夯实等过程。
3.1 路基开挖
路基土方开挖工程首先要了解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基本情况,包括土质、地下水、市政工程建设等,并由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交底,以保证施工环境安全。其次,开挖沟槽时,根据工程土质情况进行放坡或者边坑支护,且沟槽边沿1m以内不允许堆放物料或者土体。第三,对于滑坡地段的开挖,应注意开挖顺序,一般是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自上而下进行,禁止全方位拉槽开挖;对于特殊的地质段,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措施,防止开挖过程中出现意外[2]。
3.2 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应该具备一定的强度,对于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二级以及二级以下公路,其填方材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表1规定。
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作高级路面时,应按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规定。
表1 强度按《公路土木试验规程》,对试样浸水96h的CBR的试验方法测定。
工程实例:
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青州一级专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填料的选择。通过现场的调查分析,发现该地区土质条件差、地下水位较高且承载力较低,路基容易发生沉降;土质不均匀且上下分层明显,且下层粉质土不适于用作填料。在工程中决定路基填料采用上层中的液限黏土至少70cm,其余部分采用上下层土混合的方式,用黏性土对粉质土进行包边且掺加20%以上的黏性土改善其土质,以达到设计规定的路基强度要求。
3.3 路基夯实
目前,路基施工中,路基的碾压、夯实一般采用大吨位机器作业。对于直线段和大半径曲线段,应采用先压边缘,后压中间的碾压顺序;小半径曲线段采用先低后高的顺序;一般的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就可达到压实度,并且在碾压过程中,需要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上下2%~5%的范围,碾压效果最好。
4 路基防护
由于降水会降低岩体的强度,增大孔隙水压力,导致路基边坡滑动面的抗滑能力降低,最终致使路基边坡稳定性遭受破坏,所以在路基施工中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十分重要。常见的路基防护主要有边坡坡面防护、冲刷防护和支挡防护三种。
边坡坡面防护的作用主要针对路基边坡表面进行有效降低温差变化对边坡的影响,延缓软弱岩土表面风化、碎裂以及协调环境。一般有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两种类型,对于植物防护工程,在施工时注意种植坡面应保持平整、密实且具有一定的湿润性,利于植物的生长。当坡面设有骨架时,在其内铺设草皮应注意坡面与草皮的衔接;路堑边坡较陡或者较高不利于一般种植时,可以采用草籽和含有机质的泥浆喷射种植的方法。对于不适宜于草木生长的边坡,应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进行防护,较长用的方法有抹面、捶面及坡面护墙等方式。在坡面支护墙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于坡面局部有凹陷处,需要挖台阶并用与墙身相同的污工找平。考虑到环境和造价等因素,在实际的路基防护工程中,一般选用植物防护方法,既能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美化环境[3]。
冲刷防护主要针对沿河滨海路堤、河滩路堤以及水泽区路堤进行坡岸防护、导流构造物防护和其他防护等。对于干浆砌片石防护,在施工时需要注意坡岸砌体两端及顶部边坡衔接,以有效防止水进入坡岸背面,且在基地土质变化部位设置沉降缝,并做好泄水孔等,减少路基下沉造成的破坏。
支挡防护一般是指挡土墙支护工程,目前公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挡土墙构造有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板柱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垛式挡土墙等。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宜的挡土墙方式,既可以达到效果又可以节省工程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5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路基施工依据道路等级及路面施工结构的不同,对其施工技术要求也不同。文章针对路基施工中排水、填压及防护等方面的施工技术进行阐述,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卫平. 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J]. 民营科技. 2011(07)
[2] 王丽梅,潘淑燕.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12)
[3] 蒋学刚.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 价值工程. 2010(25)
[4] 孟智峰,李朝晖. 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 技术与市场. 2011(08)
[5] 郭建萍. 试论公路路基施工及处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4)
关键词:公路路基;排水;防护
路基是依据道路设计位置和横断面尺寸开挖或者堆填,主要承受来自路面本身的静荷载和通行车辆的动荷载,并将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扩散的岩土构筑物。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不仅受到天气、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施工技术的影响。本文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对路基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1 路基清理
土方施工前,应将路线用地范围内含有植物根茎、杂草及易腐朽物质的腐殖土层挖除,并集中堆放,清除厚度根据种植土具体情况确定。清除的杂物不得倾倒在河流水域之中。路基清表结束后,将填方地段整平、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填方作业。
如果路基用地范围内有林木、植被等,应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地貌。对于高级公路、一级公路和填方高度小于1m的普通公路,需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对于填方高度大于1m的公路路基,允许保留树根根部,但根部露出地面高度不得超过20cm。如果路基附近有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时,应对其进行加固。特别是水田段路基用地清表,首先要确保灌溉水系的通畅,一般设置纵向排水沟,必要时增设横向排水设施。待水位降低、晾晒之后才可进行土方施工[1]。
2 路基路面排水
公路施工中的排水主要是指路基地下排水和路面排水,可以保证路基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的状态,并防止水体漫流、聚积和下渗影响地基稳定性。地下排水是为了减少农田排灌水、地下水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地表排水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对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排水设计,尽最大的可能将水排出路基,以保证施工质量。
通常采用的地下排水方式有渗沟、暗沟、渗井等。对于地下水流量较大且地下引水较长的工程,一般采取管式渗沟的方法进行排水,并设置排水管、反滤层和封闭层。当管式渗沟长度100~300m 时,应通过在末端设横向泄水管进行分段排除地下水。当地下水位较高时,为保证正常施工应采取疏导、隔离和堵截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路堑或者边坡内发生地下水渗流,应根据渗水量和位置采取排水沟、渗沟、集水井等降低地下水或者将地下水排出。
路基施工过程中,各施工表层需要避免积水。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设置坡度为2%~4%的排水横坡,及时将雨水排出路基以外。一般采用的地表排水设施有边沟、跌水、地表排水管以及急流槽等。在设计路面时采用沥青封层、排水管等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路面渗水的情况在实际工程中比较常见,可以通过在路面边缘设置透水性填料集水沟、过滤物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解决渗水问题。
3 路基土方
路基土方施工主要包括土方开挖、路基填料和路基夯实等过程。
3.1 路基开挖
路基土方开挖工程首先要了解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基本情况,包括土质、地下水、市政工程建设等,并由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交底,以保证施工环境安全。其次,开挖沟槽时,根据工程土质情况进行放坡或者边坑支护,且沟槽边沿1m以内不允许堆放物料或者土体。第三,对于滑坡地段的开挖,应注意开挖顺序,一般是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自上而下进行,禁止全方位拉槽开挖;对于特殊的地质段,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措施,防止开挖过程中出现意外[2]。
3.2 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应该具备一定的强度,对于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二级以及二级以下公路,其填方材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表1规定。
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作高级路面时,应按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规定。
表1 强度按《公路土木试验规程》,对试样浸水96h的CBR的试验方法测定。
工程实例:
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青州一级专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填料的选择。通过现场的调查分析,发现该地区土质条件差、地下水位较高且承载力较低,路基容易发生沉降;土质不均匀且上下分层明显,且下层粉质土不适于用作填料。在工程中决定路基填料采用上层中的液限黏土至少70cm,其余部分采用上下层土混合的方式,用黏性土对粉质土进行包边且掺加20%以上的黏性土改善其土质,以达到设计规定的路基强度要求。
3.3 路基夯实
目前,路基施工中,路基的碾压、夯实一般采用大吨位机器作业。对于直线段和大半径曲线段,应采用先压边缘,后压中间的碾压顺序;小半径曲线段采用先低后高的顺序;一般的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就可达到压实度,并且在碾压过程中,需要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上下2%~5%的范围,碾压效果最好。
4 路基防护
由于降水会降低岩体的强度,增大孔隙水压力,导致路基边坡滑动面的抗滑能力降低,最终致使路基边坡稳定性遭受破坏,所以在路基施工中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十分重要。常见的路基防护主要有边坡坡面防护、冲刷防护和支挡防护三种。
边坡坡面防护的作用主要针对路基边坡表面进行有效降低温差变化对边坡的影响,延缓软弱岩土表面风化、碎裂以及协调环境。一般有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两种类型,对于植物防护工程,在施工时注意种植坡面应保持平整、密实且具有一定的湿润性,利于植物的生长。当坡面设有骨架时,在其内铺设草皮应注意坡面与草皮的衔接;路堑边坡较陡或者较高不利于一般种植时,可以采用草籽和含有机质的泥浆喷射种植的方法。对于不适宜于草木生长的边坡,应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进行防护,较长用的方法有抹面、捶面及坡面护墙等方式。在坡面支护墙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于坡面局部有凹陷处,需要挖台阶并用与墙身相同的污工找平。考虑到环境和造价等因素,在实际的路基防护工程中,一般选用植物防护方法,既能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美化环境[3]。
冲刷防护主要针对沿河滨海路堤、河滩路堤以及水泽区路堤进行坡岸防护、导流构造物防护和其他防护等。对于干浆砌片石防护,在施工时需要注意坡岸砌体两端及顶部边坡衔接,以有效防止水进入坡岸背面,且在基地土质变化部位设置沉降缝,并做好泄水孔等,减少路基下沉造成的破坏。
支挡防护一般是指挡土墙支护工程,目前公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挡土墙构造有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板柱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垛式挡土墙等。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宜的挡土墙方式,既可以达到效果又可以节省工程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5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路基施工依据道路等级及路面施工结构的不同,对其施工技术要求也不同。文章针对路基施工中排水、填压及防护等方面的施工技术进行阐述,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卫平. 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J]. 民营科技. 2011(07)
[2] 王丽梅,潘淑燕.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12)
[3] 蒋学刚.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 价值工程. 2010(25)
[4] 孟智峰,李朝晖. 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 技术与市场. 2011(08)
[5] 郭建萍. 试论公路路基施工及处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4)
Tags:
上一篇:关于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探讨下一篇:民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