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的生产及技术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了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简要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温度控制。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徐州美的城三期一标C14#C15#楼基础底板长度78m、宽度35.2m、厚1.9m,局部厚度2.8m。基础由电梯井、基础梁和基础底板构件组成。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6。从构件尺寸上来看,该基础底板属于超长、大体积结构。为了确保其质量,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依据一些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多年来生产大体积混凝土的经验,其中特别是我国著名的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专家王铁梦教授所著《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一文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提出的有关要求,采取了以下相关措施。
1.标准依据
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JGJ/T178-2009《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2.工程基础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这类混凝土结构,由外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其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这些裂缝往往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以外,还必须控制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裂缝的开展。有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水泥水化热、约束条件、外界气温变化、结构长、结构截面突变.
3.配合比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作为混凝土生产单位,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技术质量措施主要是,通过优化原材料和配合比,尽可能地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减小收缩。根据GB50496-2009的规定,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规定:(1)采用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2)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4)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5)水胶比不宜大于0.55。(6)砂率宜为38-42%。(7)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
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标准要求特设计配合比如下表。其中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