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钻孔灌注桩正常施工的措施浅析
【摘要】钻孔灌注桩成桩工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欧洲已开始应用,我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在河南开始采用此技术,应用以来随着施工机械的不断改进和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桩基在桥梁建设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在地面以下或水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处理不好容易发生故障,影响工程进展,并造成经济损失。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正常施工;保证措施;浅析
【知源论文
笔者结合在德商路(s254)巨野段、G327连菏线修建工作中的体会,就钻孔灌注桩灌注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如下:
1.隔水塞卡在导管内
1.1 主要原因
1.1.1 隔水塞制作不合适:隔水塞直径过大,在导管内落不下去;隔水塞橡胶垫圈过大;隔水塞直径过小或长度不够,在导管内翻转卡住.
1.1.2 导管加工质量差,如:导管加工同心度不好、变形;接头处出现台阶;管内粗糙等.
1.2 预防及处理办法
1.2.1 隔水塞要控制好直径,不合适的予以更换.
1.2.2 现成熟的方法是隔水塞采用塑料气球和篮、排球胆,其直径可比导管内经小1~2cm,受砼挤压后球塞可变形挤住导管内壁,并可向下滑行,排挤管内泥浆。球胆如果不被钢筋笼挂住,一般能周转使用。
1.2.3 要确保导管质量,变形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以更换,每节导管应平直,其定长偏差不得超过管长的0.5‰连接部位内径偏差不大于2mm,内径要光滑平直,不得破损或凹陷。
2.导管漏水
2.1 产生的原因
2.1.1 导管连接处密封不好,如:法兰盘垫圈放置不平整;垫圈挤出会损坏;法兰螺桩松动等.
2.1.2 首批砼量不足,未埋住导管下口,泥浆从导管底口侵入。
2.1.3 导管提升过多,埋深太小,泥浆侵入管内。
2.2 预防及处理方法
2.2.1 导管在灌注砼前应进行必要的水密承压实验和接头抗拉实验,严格检查接头是否严密,焊接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修补。
2.2.2 发生事故,若孔内灌入砼量为少量,则可拔出导管,二次清孔,清除灌入的砼后方可浇注;若灌入砼较多时,应暂停灌注,下一个比原孔径小一级的钻头钻进至一定深度起钻孔,用高压水将砼面冲洗干净,并将沉渣吸出,将导管下至中间小孔内恢复灌注。
3.堵管(混凝土在导管内出不去)
3.3 产生的原因
3.1.1 砼配制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要求,水灰比过小;塌落度过低,流动性差;粗骨料超出规定要求;运输或等待时间过长使砼严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