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经济转型环境下中国企业战略思维转变研究

经济转型环境下中国企业战略思维转变研究

[作者:杨瑞雄[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3.环境对立性。体制改革后,高产的非国有经济成分对国企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原来国有企业的社会政治关系网络在很多行业都成为国企的竞争优势,但随着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关系网的优势逐渐被效仿(Ahlstrom et al.,2000;Lau & Busenitz,2001)。也就意味着转型过程中各类型的企业都倾向利用人际关系网络作为经营重要手段,去获取资源或战略联盟。同时,企业间也加快争夺优秀人才等智力资源。 
  对外开放后,中国市场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了克服种种国际化经营所出现的风险,国际化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都在进行合作,包括建立合资或合作企业或者以资产连接方式避免市场过高的交易成本。 
  4.环境容量。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从少数特区“以点带面”的模式开始进行的,现在已经拓展到全国所有地区。这大大提升外部市场的环境容量。而经济全球化导致商品、服务、人员、技术和观念超越地理界限或者说跨国家(地区)流动更加容易(Murtha,Lenway & Bagozzi,1998)。所以说中国对外开放破除了企业竞争地理上的限制,客观上促进了环境容量进一步提升。 
  四、企业战略思维模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和通用技术的发展。对中国企业而言,竞争对手、竞争范围、竞争规则、竞争形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的改变对企业战略制定者和战略学者们原来所采用的战略思维模式形成了根本的冲击,因为过去大部分战略采用的设计、计划和定位思维模式都是建立在环境相对稳定和竞争优势具有相当的可保持性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经济转型期出现的新特征,使我国企业制定战略的思维模式已经趋同于当今西方企业的战略思维,这种转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市场基础向能力基础的转变。在战略选择上,对行业和市场机会的评价仍然是我国企业战略管理者的决策依据,但是对企业自身的能力的判断已经成为更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在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到优势价值创造活动是否具有核心能力的标准和特征。而且组织作为一种资源的观点越来越得到接受,基于结构、机制、文化和传统所具有的难于模仿和惯性在市场行业复杂性增强的情况下受到了高度重视。企业开始依据其能力特点来决定自己的战略,包括行业、市场的定位于选择。 
  2.由静态决策向动态创新的转变。过去多数企业管理者把战略决策看作是一个“点决策”,即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针对企业所面临的重大的、根本性和长期性的环境变化做出理性的决策,这样保证了战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实施。但是“点决策”已经很难满足高速或者动态条件下企业的竞争需要,战略决策的效果越来越取决于创新和速度。经济转型期中国的管理者倾向于把基于创新和速度而获得的先动优势作为建立短期和长期优势的途径。因此,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速度被看成是在动态环境中关键的成功因素,战略实施的重点也从计划或者指标的完成程度转移到了竞争行为的创新与规范性协调上来,从而使企业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合乎要求”的应变力和创新性。 
  3.由强调竞争向强调合作的转变。竞争与合作是两个无法严格分开讨论的话题,在改革初期的经营环境下,由于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势、劣势具有相当高的可保持性。因此在商业竞争中,以克敌制胜为主要目标的单赢思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很少人会从战略的高度讨论合作问题或者把合作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加以考虑。真是使合作上升到战略高度的是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强大竞争对手,阻止行业新竞争者进入,或者开拓新的市场时,认识到合作在建立和发挥竞争优势的作用。 
  4.由最佳实践向创造独特的转变。M. Porter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取胜两种最基本的战略,改革开放后传入中国使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从提高管理有效性和效率的“最佳实践”出发,试图在差异创造与成本领先方面达到最佳。实际上,在高速变化的经济转型环境下,仍然有一些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活动。这种以创造独特为核心的战略把满足目标顾客和市场在需求上的差异当作战略策划核心,在战略重视管理效率提高的基础上,更重视设计一组独特的价值创造活动,目的是为了符合与顾客独特的需求相匹配。 
  参考文献: 
  [1]Dess. G & Beard. D.W.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Task Environment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9(1), 1984. 
  [2]Porter, M.E.,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1986. 
  [3]Whittington, R., Environmental Structure and Theories of Strategic Choi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88, 
  [4]赵锡斌,鄢勇. 企业与环境互动作用机理探析[J].企业管理,pp.1-23,2004 
  [5]陈清泰. 当前经济调整时期的企业行为研究[J].管理世界,1999 
  [6]蓝海林.迈向世界级企业——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2 
  [7]徐淑英,刘忠明.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