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险的分析人手。
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经营决定、销售策略、财务决策等都带有很强的主观臆断和盲目性。没有建立起规范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机制。这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我国各个行业,特别是生物医药、地产、电子科技等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不断涌现出很多出色的民营企业名嗓一时,然而经过几年之后又销声匿迹,不是破产就是被收购,这些企业都是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控制机制。若巨人集团考虑到生物工程可能会遭受的风险,就不会将巨人大厦的资金来源孤注一掷于生物工程:若考虑了财务风险,“标王”秦池就不会将自己的身家都投人广告活动。大企业尚且如此,民营企业更经不起这样的投资风险。
国外对风险评估早已非常重视。战略管理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就是风险分析的一种。企业应该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机遇。不仅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进行“SWOT”分析,而且在企业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也应该时时这样做,才能将内部控制目标达不成的风险降至最低。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须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一个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应该由三部分构成,即风险测评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和风险监管系统。
3.1 风险测评系统
(1)岗位或环节风险测评。岗位或环节风险测评是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每一项业务或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的预测。
(2)企业整体风险测评。资产是企业运行的载体。企业的整体风险最终可能通过资产体现出来,因此,对企业整体风险的测评,主要是对资产风险进行测评。资产风险测评的主要指标有;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赢利性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等。通过对以上指标的分析,确定企业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3.2 风险控制系统
(1)经营业务风险控制系统。在企业内部形成以专家评审委员会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体制。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企业经营业务的操作流程;负责项目立项、策划、创新业务的咨询和评审:负责拟上报项目材料的评审。规范运作、严格自律、提高经营水平。
(2)决策风险控制系统。完善一级法人制度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加强决策的集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实行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和重点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保持决策体系的新鲜和活力。
(3)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实行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统一核算准则和核算口径,防止“账外账”的存在;实行严格的权责发生制度,对会计账务处理,要实行明确的授权、收支审批制度;实行账务核对的安全控制。
3.3 风险监控系统
一个企业的风险监控系统应由循序递进的四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为一线岗位监督管理防线。由各项业务工作人员自查自纠。第二道防线为专业监督管理防线。第三道防线是事后监督管理防线。第四道防线是稽核系统的监管防线。
民营企业要完善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措施。首先企业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业务活动主要有: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分析风险管理限额、评估新产品的风险、提供风险教育、与管理机构交涉等。具体来说,风险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风险管理部门应对公司所涉及的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运作风险和法律风险认真分析、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风险管理部门要确定每一项业务的风险控制标准,这种标准要能够反映该项业务的风险程度-并以此确定管理者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重新计算、调整各业务盈亏情况,并与会计记录核对。具体而言,企业应做到:
(1)要强化风险意识。企业内所有岗位特别是直接业务岗位,随时都可能发生风险。应经常开展风险教育,让风险因索和风险环节深入人心,消除风险盲点。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度建设要覆盖所有风险因素和风险环节,消除制度盲区。
(3)强化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4)适时调整资产结构,加强资产流动性管理。降低交易费用,加强成本控制。加快公司自身积累,增强公司实力,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5)加强研究,采取措施,对风险因素和风险环节要加强研究,利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对风险加以化解和防范。
总之,掌握全面风险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当代民营企业成功必备的。民营企业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就可以帮助管理者将风险控制在既定的可接受的程度内,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避免出现知名民营企业昙花一现的怪现象。为此,在变幻摸测的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风险管理,及时防范企业运营中的各类风险隐患,以实现企业目标,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发展国民经济。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