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

[作者:杨静[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六)完善了会计披露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中,除“财务报告列报”准则外,各具体准则几乎都有对会计披露的要求,重视报表附注等辅助信息的作用,从而增强了信息透明度,也变相限制了盈余管理行为。
  二、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新的可能
  (一)减值准备范围扩大,转回只是部分受限
  新会计准则中应计提减值准备的已不仅仅局限于原来,又包括有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资产、金融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等,范围有所扩大。而新准则“一经提取,不得转回”的限制只针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对存货、应收账款和金融工具等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则仍可继续计提并转回。那么,上市公司仍有很大利用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
  (二)关联交易老招延用,又有新契机
  关联交易一直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之一,一些形式将继续延用。而新准则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jiao易和企业合并中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得关联交易在盈余管理中又有新的契机。其掩人耳目的主要方式有:通过出售股权等方式名义上解除关联方关系。凭借复杂外表和社会公共资料共享性差,隐瞒关联方关系。利用中间公司,将一笔关联交易变成两笔非关联交易。
  (三)公允价值谨慎之余也有操控空间
  虽然新会计准则谨慎地限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 但也有赖于会计人员对交易性质的职业判断,从而增加了一定的主观性。而且我国还没有较完善的评估机构和较准确的计量标准,恐怕在不同的评估机构,以不同的评估方式得出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不尽相同。这就使企业操控公允价值,实现盈余管理成为可能。
  (四)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
  新会计准则由原来仅限于“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扩大到“为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的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不仅扩大了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还将一般借款费用包括在内。而外人很难准确了解在这混在一起的借款中,有多少一般借款,有多少专门借款,一般借款费用里又有多少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这样,企业管理当局便有了对借款支出费用化还是资本化做数量上分配的空间。
  (五)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难划分
  新会计准则将企业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分两个阶段分别处理,即之前的研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