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初探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初探

[作者:牛冬梅[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的收入、将单位的全部现金支出作为核算期的支出,这就直接造成核算期内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耗费的不平衡,使得相关会计信息没有办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当期的事业单位收支结余和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客观上失去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意义。   2.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够准确   目前来说,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和一般工商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别的,而且事业单位内部各行业由于预算管理方式的差别,各单位的科目设置也比较混乱,不够统一。例如,拿现行的林业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来说,虽然科目设置时考虑了林业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的一般规律,对林业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可能出现的对外投资、非独立核算等内容也做了相关规定,但是有时候却忽略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林业事业单位服务市场资金运作的特殊规律,结果造成了林业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上的某些空白。结果也会导致林业事业单位资金评价效果的缺失,不利于真实地反映林业事业单位本身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益。   3.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   据调查发现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够全面准确。很多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只是按照实际成本价值入账,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但固定资产在后续使用时则没有核算磨损价值和计提折旧。这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就直接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状况没有能够得到真实准确地反映。另一方面,这种核算方式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值和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变化,事业单位实际业务成本核算时没有考虑折旧费用,成本核算不到位。   4.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一般来说,企业的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组成,事业单位也差不多,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这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为:资产+收入=负债+支出+净资产,即表现为财务状况信息与业务成果信息合二为一地进行揭示,混淆了时期和时点会计信息的性质,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模糊性。同时,又由于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进而使得事业单位现金的收支变动无法得到准确反映,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也容易造成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的误解。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步伐的对策建议   1.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争取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融入工商企业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