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浅析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应关注的重点环节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应关注的重点环节

[作者:王晔[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常规审计,是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定期跟踪审计、审计方法、审计评价与责任划分、审计结果公开运用等方面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质量控制
  近年来,公安系统的“审计整改年”活动是审计工作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十八大报告又把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先离后审”现象时有发生,审计重点不突出、手段较单一,审计评价不准确、责任难划分,审计结果不透明、运用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制约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本人认为,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由结果审计向过程审计转变
  对领导干部任期终结给予客观评价,就要全面考核任期内各年度的经济责任,做到定期跟踪审计,将重要单位和部门的基本情况和有关财政、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实施监控,使审计人员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流向和基本情况,分析审核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并对照检查其内控制度、执行财经纪律等情况,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动态管理。通过定期审计,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任期内存在的问题,防止发生短期行为,有效解决“审用”脱节和“先离后审”的问题,使结果审计向过程审计转变;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干部的责任感,也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工作,减少任期终结时的审计工作量,审出了问题也能及时下结论和处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纸调令到手,拍拍屁股就走”的不良倾向,更重要的是为组织部门考察使用干部提供了一个回旋余地,使审计评价更客观、用人更得当,使审计结果得到及时、有效地利用。
  二、创新审计方法,实现模式转型
  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控制必须依托审计方法的革新,积极推行“1+N”审计模式,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等紧密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方式,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摆脱“微观审计”的低层次形象。
  一是要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只有牢牢抓住预算执行审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