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建筑施工企业存货财务管理探讨

建筑施工企业存货财务管理探讨

[作者:胡伟才[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开展,对存货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企业存货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其特点进行。本文主要结合施工企业存货的构成特点,对加强存货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进行说明,最后提出几点存货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 存货 财务管理 必要性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需要使用大量的原材料、周转性材料,以及随着工程的进度还会出现结算款项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流动资产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与企业的正常运营密切相关。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必须重视对存货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财务管理。本文主要从存货的构成入手,对加强存货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加强存货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存货的构成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存货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也就使得其构成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存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原材料部分。钢材、水泥、石子以及河沙等原材料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因此在施工前,要充分的做好准备,由于在大宗材料的采购时,需要各方面的因素影响,需要在采购的频率、一次采购量等方面要按照实际情况计划。但是一定量的存货是必不可少的,存货能够有效的防止市场涨价导致的断货问题以及提高成本的问题,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不受影响。
  周转材料部分。建筑工程中需要用的脚手架、扣件、钢管等周转材料是必要的,一般周转材料可以进行循环使用,在能够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这部分周转材料不需要重复进行购买,有效降低了材料的成本投入。
  差额存货部分。将工程施工大于工程结算科目的差额的部分归为存货,这个规定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所特有的财务规定。符合这个要求就说明该项建筑工程存在没有结算的工程款项,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中,属于流动资产。在建筑工程中,这种差额不可避免,根据合同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完成施工任务以后,由于存在竣工验收,因此结算出现在完工之后。
  二、对存货进行财务管理的必要
  因为存货在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据的比例非常大,所以,对于财务部门而言,应该对存货部分进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应该从经济及效益的角度对现有的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的规范。
  (一)有助于企业资产的保值
  加强存货财务管理,可以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流动资金的财务价值可以从存货中反映出来,因此需要加强存货的财务管理,对存货的价值变化进行密切的关注,这样财务人员以及建筑施工人员才能真正的意识到资产保值的重要性,防止过渡的消耗企业的流动资金。
  (二)有助于对项目施工成本的全面控制
  作为施工企业来说,在承包施工项目的开始要进行整体的预算,但是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变数,往往开工之后与整体预算出现一定的偏差,例如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采购量的增加、工程回款速度过慢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一般可以通过加强存货财务管理得到有效改善,主要原因是工程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紧密配合,先对年度内原材料的价格进行预算,在按照工程实际进度,对原材料或者周转材料有意识的进行储备,以抵御原材料成本增加、工程延误导致的成本增加,最终可以将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也提高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科目大于工程结算科目,这部分差额也属于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回收的款项,建筑工程中此类存货问题的存在,可能会从施工初期一直延续到结算时,这期间的时间如果越长,施工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也会导致其它工程项目所需的资金越来越紧张。所以,对这部分存货加强财务管理,需要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对结算时的风险意识,应对结算时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提前做好准备,防止处于被动的地位,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存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价格存在波动风险
  在整个工程项目成本中,材料成本基本会达到35%-45%,水泥、钢材、管材、油料等成本占材料总成本的80%左右,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建筑材料价格波动比较大,所以很难对价格走势进行判断,但是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有起着决定作用,而进行存货管理的时候,项目部存在规避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的意识比较淡漠,往往拿不出得力的措施。诸如在施工条件差的地方,因为资源有限,经常出现材料供不应求的状况,往往会造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远距离运送运输成本又会加大,但是地材价格不在业主的调差范围内,所以只能由项目部进行承担。
  (二)存货周期过长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项目物资管理部门担心材料价格上涨,在材料储备时没有按照设计需求进行规划,过量的储备物资,造成材料长期积压在库存中,占用的大量的资金,提高了资金成本和仓储成本,使得存货的周转率下降。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物资管理部分与技术部门没有充分进行沟通,工期紧张时,仓促的进行材料采购,导致采购到的物资数量、名称、材质、型号等与计划要求不一致,不能用于施工,造成停工待料现象,也会导致施工成本的抬高和生产效益的缩水。
  (三)未结款项占资产比例过高
  根据建造合同的相关准则规定,工程施工大于工程结算的差额,应列在“存货-已完工未结算”项中。而已经完工尚未结算的周期,是从生产初期到工程款的最后结算之间的时间周期,如果间隔的时间越长,那么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业主能否对这部分资金签认,能否作为应收款项,对工程资产的质量以及利润的真实性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部分计量规定相对苛刻,完工后的工程质量考察时间较长,造成无法得到业主和监理的签字认可。第二,出现工程变更及索赔以后,业主故意拖延或审批不及时,造成对工程变更无法进行计量。第三,由于自身原因对计量与变更索赔没有进行充分准备。第四,施工期间存在无法计量的潜在亏损。第五,当期计量结算上报业主单位或监理单位,但由于时间差,还没有进行批复。现阶段,因为已完工未结算款项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过大现象越来越多,造成资产质量下降,企业运行效率不高。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