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利益分化的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有制的多样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等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利益格局,使原有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收入水平为标志的利益差距不断扩大;以利益差距为基础而形成的利益群体不断分化;利益群体分野造成的利益竞争不断激化;以利益竞争为目而引起的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
关键词:利益分化 利益差距 利益群体 利益竞争 利益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利益分化也随之产生和发展。不同社会群体或阶层权益意识不断的被唤醒和强化,利益追求已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强大动力。利益分化就是指社会成员所拥有的利益差异。从本质上讲,利益分化就是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现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利益格局,原有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利益差距扩大、利益群体分化、利益竞争激烈、利益矛盾冲突日益显现。
一、以收入水平为标志的利益差距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扩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始终在不断变化,总体上呈现出一个扩大趋势。1985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始,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几乎陷于停滞,结果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由1986年的2.12倍迅速扩大到1994年的2.86倍,年均增长3.81%。从1995年至1997年,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农村收入水平,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由1995年的2.71倍下降到了1997年的2.47倍,年均下降4.75%。从1998年至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再次扩大,并且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最高点,由1998年的2.51倍迅速扩大到2009年的3.33倍。[1]2010年至今,尤其是去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按五等分收入分组,城镇最高收入组人均为51458元,最低收入组人均为10354元,前者是后者的近5倍,城乡收入差距严重扩大。
2.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邓小平“先富带后富”战略思想的影响下,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区间差距不断拉大。从地区间来看:2010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为21969元,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东部地区的65%、64%和6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Tags:
上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初探下一篇: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