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理的直接体现,平台的质量关系着数字化建设的质量。根据学校需求实际,选择使用商业封装的系统平台,并对平台进行定制开发,形成具有学校特色、个性的综合管理平台。这一过程应经过三个步骤。
现场演示 现场演示是指学校挑选几个教育软件公司,由软件公司对其产品进行现场演示。通过软件公司的现场演示能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能快速了解各公司的平台的特色,二是能了解各公司产品在处理学校事务的一般流程。
成熟平台的体验 各教育软件开发公司都会有成功的案例,可以联系相关学校,了解平台具体应用情况。通过对成熟案例进行实际体验,能达到三种效果:一是能吸取其他学校在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些经验与理念,二是能考察该软件公司在数字化建设中的先进理念,三是能够考察出该公司的开发能力。
必要的测试 必要的测试是指通过向软件公司索取测试账号,用各种角色测试平台的不同功能,或者重点关注学校建设重点部分,考察平台的适用性。通过对平台的测试,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能检测出该平台是否满足自己学校的建设需求,二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考察出该公司对学校一般管理流程的理解程度,三是找出平台中的不合理的地方。
3 校企合作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较大的工程,单凭学校一己之力较难完成,学校可以采取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共建的方式。
选择合作 本校通过与中国移动合作,成功进行了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避免了由于统一招标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统一招标弊端易产生的问题,目前主要在于:1)平台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要求;2)系统不兼容,数据不能集成,会造成新的信息孤岛;3)商家不提供二次开发,适用性差;4)能做二次开发,但成本很高。
与有实力的公司合作 学校为形成符合自己特定需要的系统,往往会要求开发商不断修改完善系统,因此,软件开发公司实力是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本校选购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时遵循四个原则:1)尽量选择有实力、口碑好的软件开发公司;2)尽量选择已经成熟、有成功案例的平台;3)选择能进行二次开发的平台;4)选择数据接口开放的平台。
4 需求分析的制定
数字校园管理平台的适用与否取决于需求分析的制定是否完善,因此需求分析一定要科学、全面、实用。由于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上级主管部门一般存在“管业务的不懂技术、管技术的不懂业务”的状况,因此很难对学校的应用做出具体指导。涉足教育行业的软件公司存在同样的问题[2]。学校与软件公司要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