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传话”为“对话”
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这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平等对话。要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师要做到:首先,要确立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外关系,在对话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为智慧的交流、精神为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都是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响。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的过程,实现人格交融的过程。其次,师生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对话的基础。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激励,尤其是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个性给予理解和肯定,对不同的学生要做到一分为二的看待,教师对学生不要单纯空洞的说教,要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的意愿,要做学生的倾听者。教师要为学生展现个人独特的个性提供一个空问,让学生有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不同生命的价值都能够得以实现。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和价值示范。在师生平等沟通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种引导,学生就有可能会偏离主题,甚至产生负效应。教师的示范作用、合作品质等对学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2.2.3加强书本知识,同生活与实践经验的联系,从“书中学”到“做中学”
教育的长远利益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能单看的成绩。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靠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与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与技能取得的高分决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含金量也绝不是一样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2.4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
新课程要求我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是自己的理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其次,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传统教育只注重学习结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欢乐愉快的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非常有积极性的。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上的学生则是一种冷漠呆滞、愁眉苦脸、非常消极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因人施教、用心施教。
2.2.5形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体系,建构开放、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首先是要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本地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水准来确定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突出师生活动的多样性,教师与学生的组合、学生与学生的组合等以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其次是教师努力把教学课堂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场地。新课堂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运用知识的反思与归纳,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这种开放式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变重知识的接受为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变单一的认知性学习为多维体验性学习;变机械决定性学习为互动的交往性学习。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享受,当成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最后是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产生美好的生命体验。教师要把那些能落实三维目标的因素和不可测得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好的生命体验。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