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探究
; 3.1 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在积极开展中,教学过程应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转变。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识渊博与现实表现,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设计、组织、协调等能力,都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资源。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讲解和动作示范为特征的教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良好实践能力。体育教师表现出的勇敢顽强、机敏果断、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以及健美的体格、优雅的气质都将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能力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3.2 合轻松激烈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学校体育中的活动项目多数具有竞赛特点,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开展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运动兴趣,逐步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一种有效手段。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帮助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逐步形成。
3.3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
“自我体育意识”是从意识、自我意识衍生出来的。对终身体育的理解,关键是体育意识的培养。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由此引申体育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体育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对体育的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这里提出的是“自我体育意识”,就是自己对待体育在思想。
3.4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而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则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将学生的主动,全面地发展放在首位,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 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8]
4 结论
学校体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将学校体育的近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是推动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对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 韩秦英.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27)
[3] 周学荣,谭明义.新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比较[J].体育与科学,2003,24(1):77-7
[4] 邢耀坤.重视学校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由“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所想到的[J].兰州大学学报.2000,28:397—400.
[5] 王进.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49—50.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