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应对WTO的主要对策问题
营高校还从公办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聘用了大批离退休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特长,使“资本”与“智本”有机结合。此外,民营高校还与公立高校形成了竞争态势,有利于促进公立高校不断深化改革。
八、支持国内外合作办学
合作办学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在积极扶持这一新生事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合作办学不能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主权,不能影响到中国的民族特色。即使在国外教育机构独立办学的情况下,也不能使受教育者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因此,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必须将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语言等作为必修课,强调在技术上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在文化上必须培养中国情结。此外。我们还可利用WTO市场准人中规定的限制条款,合理限制国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更全面地实施开放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九、积极开拓境外高教市场
加入WTO,同样赋予了我们参与竞争国外高等教育市场的权利和机会。因此,在我们积极应对WTO对国内高等教育挑战的同时,还要把目光放远到全世界,主动开辟国际高教市场。同时.加快步伐。积极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以扩大外国人在我国的消费比例。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主任王义道教授在给北大学生做题为“2l世纪的北大人”的演讲中说过:“一个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有很多标准.一流的教授,一流的学生,多少诺贝尔奖等。我觉得一流很简单.一个标准就够了。理科。不包括人文科学,北京大学若有五分之一的研究生来自于国外.我想这个大学肯定是世界一流大学。”因此,对目前的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也不失为一种积极开拓境外教育市场的主渠道。
十、重新审视高校科技发展问题
人世后,高校对于培养企业竞争力的潜在优势将逐步凸显出来,因为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优势集中表现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的持续性、信息的集中性和基础研究的优势等方面。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已具备了承担参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重任的条件,高校科技发展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第一,应研究WTO通行规则,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一是调整国家科技发展重心。从重点支持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发展转向重点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从事产业研究前竞争开发活动的资金支持。二是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直接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此间。政府可通过对高校、科研院所RandD经费的资助.间接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
第二.高校要整合其科技优势。将原有的按学科划分教学、科研单位的模式,转变为教学单位与科研单位的适度分离。研发机构的建制应以核心技术学科为龙头,跨学科组建研发队伍.形成研发的学科群和技术群。
第三.以企业发展咨询公司为纽带,整合高校的研发人才和企业管理研究人才咨询顾问公司通过对技术专长和企业经营两方面的整体把握,同时,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不会受近期经营中产品或市场等因素的干扰。为企业培育核心专长。提出战略咨询报告和规划。
第四。探索发展科技、工程一体化的教育新模式。企业长期竞争力发展的关键。在于依靠掌握高新技术的专家和优秀管理者,因此,应积极探索集研发与创新于一体的教育组织形式。而大力发展工程研究中心这类新型组织,能够培养大批既具有较强学术能力,又具有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研发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我们应向这方面多加努力。
总之,面对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我们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在承担人世义务的同时。善于利用其赋予的权利,找准策略。因势利导,主动出击,就能更高程度地发挥其正面效应。把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