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应对WTO的主要对策问题

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应对WTO的主要对策问题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教育质量。当然,质量多样化并不是说不讲求质量,而是说不同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高等教育应有各自的质量标准,努力达到各自的高质量要求,而不必都向学术型高等教育攀比,都要办成研究型大学。
  第二,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具体办法是:首先,调整层次结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扩大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其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把加强对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到突出位置,加快培养一批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财政、金融、法律、贸易、管理等高层次人才。还有。面向三大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注重各类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在实用性、操作性、务实性上狠下功夫。
  第三,真正落实办学自主权。高校办学自主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招生自主权。高校应拥有制定招生计划、决定生源分布和确定收费标准的权力。2.专业设置自主权。教育部颁布全国统一的专业目录,并严格依照专业目录审批高校新设置的专业.有碍各高校调整专业结构.不利于办出各自的特色。3.教学管理自主权。上级统一规定教学计划中必须开设的课程,使高校调整教学计划、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余地很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4.财务自主权。在早期,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就是投资主体,但随着规模的扩大,经费不足已成为高教发展的重要难题。为此.必须变革投资体制,不断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5.文凭发放自主权。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发放应有高校自己做主,教育部统一印制和分发.不仅审批手续繁琐,而且根本起不到防伪作用。6.国际交流自主权。高校领导出国访问,教师、科研人员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生出国实习、参加学术会议或科研合作等都要主管部门层层审批.限制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四、重组高等教育功能
  加入WTO.我国高等教育的功能将发生深刻变化。从宏观上讲.教育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两大方面。其中,社会功能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等;育人功能包括教育对人的适应性、发展性和个性完善诸方面。首先.高等教育现有的部分功能将得以强化。以前,由于体制问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处于分离状态,高校参与企业科技开发项目较少。人世后,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将紧密合作,并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充分体现其经济功能。
  其次,高等教育隐含的部分功能也将得以显现。根据测算,加入WTO后,我国的GDP将增加2.94,可以带来大约1000万人的就业机会。在消费上.将逐步增加娱乐、休闲等内容.这就要求高等教育适时在这些领域进行渗透。第三,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功能结构.使其实现整体优化。对此.应树立整体意识,对高等教育的功能进行理性分析.分清轻重缓急,实施相应的教育行为。
  此外,高等教育还需及时强化其经济功能。首先,培育市场意识,把握市场规则。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并通过学习掌握世界贸易规则,理解规则所包含的经济理念.辨别冲突规范,从而防范市场规避机制,为进入工作岗位后参与全方位竞争打下基础。其次,实施创新教育。通过课程改革.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有效地接受和利用知识。同时,也不能忽视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WTO对其成员国的政治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间接起作用的。因此,应及时规范教育目的,调整各级各类高校的培养目标,通过有效管理和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弘扬主旋律,牢控高教阵地。还有,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断提升。人世后.中外文化之间的联系较以前更加密切,也更趋复杂化.甚至在商品交换中也会输入外来文化。因此.要使民族优秀文化得以传承.高等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努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创新能力。
 五、尽快完善高等教育法规
  针对我国已经加入WTO的现实.教育界在政府层面的研究论证工作已追在眉睫。我们应当借鉴国际经验,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政策与立法的研究和清理工作,检查教育立法是否有与WTO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尽快完善教育体制,使其与经济和科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此外,还应尽快建立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配套法规。所谓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是指作为第三产业的高等教育在世界贸易范围内提供国际协作办学、合作科研、人员互换等活动以及围绕这些活动形成的相关产业的服务。我国不仅必须努力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在世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只有以理性的法规建设来统一其贸易行为,才能有序地开发并实现第三产业的价值。就目前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加强对法规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工作。2.制定新的有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法规。譬如境内公民出国留学、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者任教.对境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的承认,以及境外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办学和合作办学的规定等,都是根据当时情况制定的。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补充和修订。3.做好发布有关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法规的准备工作。按照WTO的要求。为增加教育服务的政策透明度和贸易活动的可预测性.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以便按时以一定的方式在指定刊物上公布现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政策法规,并明确实施政策的机构和执行与监督程序等。

  六、积极开展社区教育,鼓励设立地方大学
  目前。我国大学过分集中于大中城市,地区分布极不合理。为此.应积极开展社区教育,鼓励地方设立大学,促进社区大学和地方大学成为当地教育、科技、经济、信息、文化、体育的中心,成为知识传播和知识扩散的中坚力量。1.积极拓展高校的教育功能。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在师资力量、学术交流、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扩大教育对象.为在职人员的回归教育敞开大门。同时,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等与企业合作办学。2.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不能仅限于单一的招生制度.需要发挥其优势.担负起专业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等工作,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同步发展。3.兴办和完善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对此.应尽快建成集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教育中心,以满足社区在职人员的教育需求。4.发展远程教育,设置虚拟大学。虚拟大学和网络教育是建立在现代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技术之上的一种教育形式.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增强和扩展了教育的传播,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满足在职人员、偏僻地区学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而为实现终身教育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创造良好条件。
  七、积极兴办民营高校
  目前.社会力量办学正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民营高校也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不仅如此.民营高校还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从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看,民营高校一方面弥补了政府办学的不足,缓解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另一方面.优化了资源配置,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如一些民营高校租用公办技校、干校、培训中心等教学场所.有效地利用了教育资源。从人力资源看,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