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能只局限于学习层次,而是要付诸教学实践,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新课改、走进新课标,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使语文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新形势下,广大教师需要对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一、转换教师角色,树立全新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与控制者,严格地控制着教学的进程,不允许学生出现与教师预定的教案相违背的行为,教师就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学生只要记好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观念势必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真正走进新课改,践行新课改,首先就必须转换教师角色,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一)由权威者转向组织者
要真正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学习位置上,由课堂教学的权威者转向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学生超越教材、突破常规,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下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由传道者转向研究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教学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新的教育形势下赋予了教学更多新的内涵,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单纯的传道型教师,而是研究型教师。不是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材上现成的结论型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依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将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贯彻落实,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大的语文教育观,强调学校与社区与生活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也就是生活即教育。只会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终身教育与社区生活的“一体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