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学科教学方式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学科教学方式探究

[作者:金彦霞[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过程中寻找到成功的喜悦感。高中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置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室里提供的材料,在安全的前提下,自主地去寻找实验的结果和数据。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是新课改精神的实质要求。只有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进步。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手,加深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变过去的“要我学”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我要学”。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其高级阶段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个性的培养关键在于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创新个性往往是从思考与质疑开始的。应试教育是效率低下的“填鸭式”教育,是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教育情景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他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因此,正确激活学生的创新个性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成环境。素质教育的高级阶段就是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其独特的想象力深入到课堂互动中,碰撞的火花就是创新灵魂的诞生。西方社会之所以会产生像牛顿、爱因斯坦等在科学领域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我想关键在于西方社会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完善,确切来说是学校课堂氛围的突出与热烈。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真正得到实施,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
  四、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不可或缺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授法和学生的学习法,教师的教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的学习也很重要。我们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很多教师把如何带动课堂氛围作为备课当中的重中之重,在评课过程中始终把师生互动放在首位,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关系到课堂气氛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
  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程度也会影响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新课程教材加强了各学科的链接性,设置了塑造学生良好品性的选修课,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对待教材应该持科学探究的态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着眼于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课程内容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转变、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
  教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