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学科教学方式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学科教学方式探究

[作者:金彦霞[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当下提倡的纲领性文件精神,目的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高中学科的教学方式急需得到切实有效的转变。这不仅体现在教材编写与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上。
  关键词:改革 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创新个性
  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新颖高效的教学理念,是新时期在教学领域启动的效能“运动”。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已经得到了恰当把握,在教学方式上需要教师来认真贯彻。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心态,应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通过师生互动的完美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
  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设置的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课堂知识重点和要点,是实用性和高效率的结合,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有易于操作的可控制性。
  在上课之初确立和展示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还会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从教学目标的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发掘文本里的重点知识,逐渐走向自主学习的路子。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分析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力争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创造得精彩漂亮。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些观点:“现在的学生变懒了”“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变差了”……我想这样的事例不是个体现象,而是多数的群体性现象,综合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势在必行。”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动脑思考和动手计算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精神和理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进一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思考和解题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