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摭谈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摭谈

[作者:巢科[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布鲁姆
  “有效教学”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之一就是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什么,以及怎样实现并测量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状况。
  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总的方向,也是实现单元目标、学期目标、整个学科的课程目标、整个教学目的的基础。”[1]课堂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其重要性毋需赘言。在“—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价值取向指引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他们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然而,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还存在许多误区:一些“教参”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建议往往是“教”的目标而不是“学”的目标,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意义、特点和组织实施方法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其结果就是目标不明确、方法选择不当、教材处理整合不够、活动与目标分离、教学与考试脱节等一系列问题。总结起来,当前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突出存在四个一味“跟跑”的现象:
  1.“目标”一味跟着“教参”跑。即搞教条主义,照搬照抄一些教参上关于教学目标的叙述,且不论这些“教参”的质量如何,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目标”失去了对象的特定性。教师课堂教学的特定对象是所任班级的学生,各省市,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学生能一样吗?甚至同一学校不同平行班的学生也是有差别的。同时,本文讨论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同于“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是微观层面具体的课堂教学领域,即使是根据本校学生确立的教学目标,也不应当是几十年不变。“目标”一味跟着“教参”跑,是“懒教”,是不懂教学规律、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2.“目标”一味跟着“教师”跑。有一些教师的教学目标,看似很细致周到,比如,每个教学环节的需时(精确到秒),每个问题需要学生回答到什么程度等,往往采用“要求学生……”、“使学生……”等词语,教师是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