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探析学生的教育观与课程改革要相适应

探析学生的教育观与课程改革要相适应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特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精神,以及好奇心和想象力。它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中具体、丰富、鲜活、多样的情境联系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将其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三、师生观的重新调整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它能使用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然,对于师生双方都可以提升素质、扩大知识面、增强自信心、愉悦身心。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就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这被称为“交互主体性”教育理念其核心和本质就是“主体间意识上的‘同’和言行上的‘一’”,也被称之为“主体间性”教育观,“师生关系的展开以平等的、合作的对话方式展开,在理解中对话,在情感中对话,教师与学生在对话的教学过程中合作起来共同成长”。这种师生观下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充分的尊重。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作为担负德育教育责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要善于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尊重、关爱、赏识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四、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新课程的变革与发展要求教师把握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在新课程中,师生将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