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探析培养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探析培养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力;也可以电教课的形式展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
        (二)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要有效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尚未到位。
        (三)以制度的约束为保障
        要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制度上的保障。比如,学校成绩档案系统,某些学科教师不及时将成绩输入汇总上来,某部门网页没有及时更新等,应该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从而培养让俺们发布信息的素养。建立考核机制,对在培训中取得合格证书的教师,以及在网络应用或信息领域取得成绩的教师实行奖励等。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积极的、有助于信息化推广的相关评价制度。
(四)创造条件让教师自己培养信息素养
        1.网络上阅读。在印刷时代,阅读、写作和计算被公认为文化之鼎的三足,也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当代信息技术正使这三大基石发生裂变。阅读方式的变革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 基于网络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重视并坚持网络阅读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2.电脑写作。在电脑上写作,除了方便于编辑、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即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当然,用电脑写作,不仅仅是进行顺序文字的写作,而且包括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写作。经常在电脑上写作(如教案、试卷、教学总结、电子幻灯片、论文等),有利于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
        3.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过程中的分水岭。要充分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也不要等自己的技术水平很高后再用。
        4.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尽可能让电脑来做,如学生成绩统计、电话号码管理、家庭藏书管理、帮助子女学习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教育来说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教育必须面对信息化社会,迎接信息化挑战,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带动整个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革新。作为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教师在信息化社会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所提出的新要求,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
        (五)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
        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 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 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着重抓师德与现代化教育理念更新 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和各科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整合。教师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汇报课和研究课。每学期教师必须上电教展示课。根据各学科自己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管理中表现为教学信息的数字化,系统化,管理的规范化;例如学籍管理、成绩分析等等。应用到教学中,则表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从现在开始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很大一部分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现代化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上的效率,落到实处是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与应用效率。 总之,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与传播者,高职教师必须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只有在教育观念上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肖红艳、张小莉.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3,(5).
[3]吴岚.知识经济时代与教师的信息素质[J]电化教育研究,2001.(1).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