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探析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探析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个重要环节。以教师教育改革为抓手,重新调整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结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在教师教育的体系上,由独立、封闭的体系转变为开放、多元的体系,实现教师教育的体系创新。在教师教育体制和机制上,由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分离转变为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体制,实现体系和机制创新。在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上,由定向培养转变为同时重视非定向培养。在教师教育的管理上,由师范教育管理制度转变为现代教师管理制度,推动教师教育管理创新。在教师教育的内容上,突破传统师范专业“老三门”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上的局限,并形成现代教师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的新体系。在教师教育方法手段上,由传统的方法手段转向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来形成我校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提高在教师教育上的竞争力,实现向以教师教育为主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顺利转型。 
  1.教师教育课程要从“学科本位”转向“复合范式”。教师教育是一种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支持。由此,我们应树立起“双专业”课程观,建构突出教师专业性的课程体系。打破原有学科专业课、教育理论课和教师职业技能课混编的课程体系,构建“公共通识+学科专业教育+教师资格教育+素质拓展教育”的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2.教师继续教育要从“传授模式”转向“发展模式”。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当前,教师的在职研修必须走向以专业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专业继续教育,这就要求以“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取代传统的以传授和训练为特征的“技术型”培训模式。通过教师自身的反思和研究,将教育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变化的教育实践问题。因此,教师的在职研修应走出以往脱离教师专业环境和教学实践、过分偏重理论知识传递的误区,探索突出教师自主成长的专业培训模式。高等师范院校在进行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探讨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各种新方法。 
   
  四、问题与展望 
   
  1.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问题。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是伴随教师教育终身化思想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专业成长”贯穿于职前培养与职后进修的全过程,一体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现状来看,基本上还是一种“终结性”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别由师范大学和教育学院实施,彼此前后脱节、体制机构分离、课程体系各自为政,造成教师培养和培训缺乏过渡性与连续性,并且由于后者的专业水平与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前者,致使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低水平重复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如何以“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观念整合我国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是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2.教师教育“合作化”的问题。教师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专业发展过程,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专业发展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教学无疑是在中小学这一大环境下进行的。因此,中小学校应该也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如何深化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伙伴关系,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研究与教学之间的对话,是教师教育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等.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谢维和: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制度改革——兼评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与转型[N].中国教育报,2002-03-02. 
  [4]谢维和.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 
  [5](美)Lynda Fielstein,Patricia 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M].王建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