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以德治班”的管理方法
4.1 学习创新活动。可以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开展一些有关学习经验,各科学习方法的交流会、师生学习座谈会、班级学习管理论坛、一对一帮扶活动、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系列讲座和学习心里健康教育等,这些学习创新活动改变了学生过去只接受理论学习的局面,能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钻研精神、勤奋作风、尊敬师长、爱护同学、遵守纪律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创新活动中形成优良的思想品质。
4.2 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劳动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也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热情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形势和政策的需要,组织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家乡的环境保护问题,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好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4.3 参加集体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制定各个年级的道德品质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团结互助、尊敬师长、爱国主义和自制自理;道德情操教育;劳动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立志成才、理想前途教育等。班主任要根据学校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题开展系列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刻苦学习,达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5.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是以德治班的可靠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产生的活力作用。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父母不仅是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父母也是最有权威的道德教师;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社会各方面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传统基本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突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合力,才能促进道德教育的深化。因此,班主任工作中的以德治班要得以实现,就要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来保障。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