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双语教学不同阶段的方法与策略
(1)大家普遍认为原版教材太贵;(2)有些学科,原版教材难觅;(3)有些课程,国内与国外知识体系不同,一门课程要准备几本(套)原版教材,可想而知这种费用对学生而言是相当惊人的;(4)有些国外原版专业教材由于超越了老师或学生的接受能力,使用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为此,要保证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该把双语教学的工作分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而对于不同的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管理方法。
二、双语教学的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
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大多处于初级阶段,这个时期如果发展顺利的话,大约需经历12~15年的时间。在初级阶段,作为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即使有很高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达到能够用英语听专业课的能力。
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过出国的经历,当他们初次进入一个全英语式的教学课堂,听一个纯英(美)国老师讲课,虽然他们学过这门课,甚至讲过这门课,但对这个老师的语气语调(或方言)不熟悉,总要适应一段时间。要想完全听懂他说的每一句话也不是很容易的。所以,在初级阶段,不要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
初级阶段教师的做法是:(1)在教材选择上,以使用英语教材为主、中文教材为辅。(2)在教学方法上,用英语板书,用英语布置作业,用英语命题考试,交叉使用英、汉双语进行授课。把汉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英语作为第二教学语言,二者的比例大约是7:3,具体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课程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因为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所以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不同。我们在初级阶段采取的方法是:简单的内容用英语讲解,深奥的内容用中文讲,目标是讲知识,而不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互动的方式,先将授课内容用英语讲一遍,然后听学生反馈,如果没听懂,再用汉语讲解一遍。而对内容深奥的定理、公式等,完全用汉语讲解。在教学环境上,最好使用多媒体教室,增加多维效果。
初级阶段管理者应采取的做法是:鼓励支持双语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设施到物质,从财力到时间,都需要给予支持。这一时期,管理者要做好双语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从而使他们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为此需要我们制定出一个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
开设双语课,筛选或编写与学生英语水平相匹配的教材是当前高校双语教学的当务之急。那种一味强调教材的原版,追求原汁原味的教学未必适合学生的实际。为弥补原版教材的不足,应对原版教材进行改进和创新,出版一批与国外教材核心内容契合度高,但又摆脱了翻译或缩写痕迹的“准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
2.中级阶段
在完成初级阶段之后,双语教育可以进入中级阶段,这个时期大概需要10~15年的时间。在此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应以英文教材为主。如果这门课程的课程体系与英式的课程体系完全相同,也可以直接采用原版教材或者缩编本。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讲解用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课程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要平衡地使用两种教学语言,可以一部分用中文讲解,但中文语言不能用得太多,超过30%就不能算是双语。对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课程学习是第一位的,而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次要目的。这个阶段英语是主要教学语言,汉语是次要教学语言。
3.高级阶段
在此阶段,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英文词汇,初步具备了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即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是基本过关的。为此,在专业课教学上,可以采取完全使用英语授课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高级阶段,学校可以聘请外国专家讲学,因为他们的思维是全英式的。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听力,有助于锻炼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对于同一专业,究竟应对多少比例的人采用双语教学,要不要全部采用英式教学?这需要根据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能力状况而定,现在香港教学采取的是全英式教育。而在中国大陆,笔者认为,到了高级阶段至少要有八成以上的大学生,要采用英式模式(即沉浸式教育)的双语教学。
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中国要与世界接轨,大学教育必须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