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儒家传统思想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之启示
“愤”和“”悱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两种状态:“愤”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得不到完满解决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而“悱”则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启”是指针对前一种状态,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而“发”则是针对后一种状态,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既体现了孔子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又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倡导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强调教育对象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5内心自省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在于“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故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师长发挥的作用应如春风化雨。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更是强调内心反省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说教式教育,但说教必须与受教育者的内心自省结合起来。教育者的说教是外因, 受教育者的内省才是关键,外因与内因相结合,才能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效果。 儒家思想之精髓乃我中华文化之瑰宝,历经千年仍有其独特价值。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培养健康完善人格, 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 只有不断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构建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 才能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先谦《荀子集解》 中华书局1988-9-1 [2]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 1983-10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01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