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谈教师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

谈教师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
        三、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
        我们对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牛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
        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四、学生尤其渴望教师的平视眼光
        在目前师生之间需要改进的问题中,38%的公众认为首先是歧视学生问题,包括对学习偏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歧视,还有对一些同学外貌上的歧视。调查中有30%的学生提到最怕挨老师的批评,怕老师发脾气。说明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86%的学生表示:最不喜欢老师批评学生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结论: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人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该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金莺 宋桂月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