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吴爱国[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导学生质疑释疑。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以后,教师可在适当时机提出如下问题:
  (1)有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2)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教师引导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争论与反驳,通过对这些疑问的剖析,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又如,学完“轴对称”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下图所示,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张村、王庄送水,修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
  ■
  通过讨论、学习,学生体验到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的事,但侧重点在于“学”。“学”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被动接受,另一种是主动获取。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被动接受的知识只能是肤浅的、一知半解的甚至是死的知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知识,这样的知识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将外部信息纳入主观世界,再通过信息加工和贮存,才能使得获取的新知识真正被消化吸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以及数学教材的特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竞争、学生互问互答互评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及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1.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刚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阅读能力差,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必须加以示范,对课本内容要逐句领读、解释,重点指出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语句,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对于例题,教师应先让学生读题,再引导学生审题,最后确定最佳解题方法。教师还应让学生进行预习,并告诉学生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要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听课,做到有的放矢。
  2.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听课有被动和主动之分,被动听课是指不善于动脑,一切依赖教师讲;主动听课是指积极配合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每一步解题过程都主动思考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