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试析皮格玛丽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皮格玛丽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曹畅[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3.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
  《爱的教育》一书中提到:“任何职业都潜藏着宝贝,拿着锄头就能挖掘到金子。”教师正是等级最高的掘金人。其实,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就好像一座亟待开采的金矿。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挖掘这些金矿,并将矿石提炼成闪闪发光的金子。教师应该学会在每天的工作中挖掘潜在的宝贝,并欣赏自己掘到的金子。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有一次,笔者在课前开展了这样的一个小活动。笔者问学生:“请大家说一说一分钟内你最多能拍多少下手,大家不要尝试拍手,请你立刻说出答案。”90、100、150、200、300……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当有位同学说到300的时候,有些同学喊道:“不可能!”这个时候,笔者说:“好,我们就让这个喊‘300’的同学来试一试,请你尽可能在一分钟内多拍手,记住,拍得越多越好,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这位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拍了320下,居然超过了自己估计的数目。班里其他的学生也不敢相信这样的结果。这个时候,笔者又问道:“有没有同学坚信自己比他拍得更多的!”又有两个同学勇于尝试,一个学生拍了360下,另一个学生则拍了380下,这样的结果让他们自己都惊讶不已。
  活动过后,笔者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请同学们相信,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非常优秀,不要因为自己现在的不如意否定自己。在我们的人生词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不可能’只是庸人给懒惰所找的借口。其实,咱们班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能,但由于胆怯或低估自己,大家没有去尝试,让很多机会从身边溜过。以后,请不要再轻易地否定自己,大胆抓住机会,记住你也行!”自从开展了这个小活动,笔者发现班里的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大家更加努力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

  三、运用皮格马丽翁效应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在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真理代言人和学术权威,学生很难做到自由地、充分地发问和思考。只有当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时候,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被真正调动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时,教学过程才是有效的。因此,要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皮格玛丽翁效应,就要树立民主平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尽量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创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尽可能发掘学生的优点,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近、可以信赖,时时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才能使学生消除学习时的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赏识学生要把握好“度”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此,赏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激励。但是作为教师,在激励学生的时候要把握好“度”,表扬学生要准确到位。
  赏识的“度”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给予学生赏识,对不同的学生赏识的方式也应当不同。适当的表扬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不断向前,促使他自强不息。但是不恰当的表扬和激励却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对学生的激励要实事求是、公平合理。教师爱心的投入要面向全班每一位同学,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表扬中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