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办高校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措施
【摘 要】本文从实验室定位、发展方向与特色、校内外资源的合理整合等不同角度,强调民办高校应努力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并给出了打造品牌实验室、教研室与实验室相结合、设立联合型实验室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具体措施
科研能力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实验室建设的水准是体现高校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堂,是集中强化培训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实践基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民办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水平,目前和公办高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民办高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结构、专业素养,决定了他们掌握所必须的专业理论应以够用为度,而学校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应以实验教学为主,以从事科学研究为辅。因此,民办高校要培养社会急需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见,民办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全面、长远发展。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实验室,是民办高校通过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基本环节和物质基础,必须给以高度重视。特别是目前生源相对减少、竞争日渐加剧的新形势下,通过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进而提高社会影响力,最终形成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必须面临和重视的现实问题。
一、高水平实验室建设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须
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公办高校、甚至包括知名大学,其服务中心都要作相应的转移,即使“211工程”的高校,其服务主体也必将是地方经济主战场,他们良好的实验装备条件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巨大优势以及名牌、名人等无形资产对教育资源所形成的强大威力必然使民办高校面临更加激烈的生源竞争。近年来,生源相对减少、竞争日渐加剧的发展态势已见端倪,没有一定的高水平实验室和先进的实验基地为依托,民办高校必将面临优胜劣汰的严峻考验。从另一个层面上看,民办高校如果没有先进的实验装备,不但很难引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也很难留住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近来有些民办高校流失的学术骨干、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是以实验装备条件难以适应研究的深入或专业不对口为由另谋高就,从流向看,85%是流入实验室条件较好的一些高校。这种流动的不平等性,使民办高校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全职学术人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