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作者:卢春蕾[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那样学好数学就很容易了。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很好的基础,要多让学生训练,多做些基础题,遇有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不然,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就会让学生兴趣减退。有些学生学不好数学,就是因为遇到难题就闪过去,久而久之让数学变得更难学。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遇到难题要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俗话说:“勤能补拙。”培养学生多练、多问,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一、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和数字密不可分,教材中也给出了很多的例子,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所学内容,让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爱问为什么。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玩”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运用事先准备好的图片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晴朗的一天,一只小燕子在天空自由的飞翔。突然,一只老鹰从高空直冲下来。看着自己马上要被抓到了,小燕子说:“老鹰你不能吃我,咱们是一家人呀!”老鹰很纳闷:“我们怎么会是一家人呢?今天非得要吃了你。”小燕子说:“如果不信,咱们可以去问上帝。”于是,他们俩一起去找到了上帝。上帝说:“你们本是一家人,瞧瞧,你们都是有两只翅膀……”当学生听得入神的时候,我顺势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探讨图形的奥秘。
  二、让学生动脑动手学数学
  如果总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变得很枯燥,学生也会厌学。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他们去思考,从中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时候,我先教给学生剪裁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小剪刀自己去剪(为了安全,可使用塑料小剪刀)。在这过程中,有的学生剪成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时我顺势引导,告诉学生哪些才是三角形。通过加强操作训练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出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由“言论”
  在课堂上,不免有学生的“窃窃私语”,有自己的“小观点”,教师应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展示真实的自我,让学生多发言,多表达自己的“小看法”。如果学生的表达不准确,教师要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及时加以纠正。如果正确,教师要不时点头称赞,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还鼓励学生讲真话,说出真实的想法。如我在教学“分类”这课时,准备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纸片,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分小组对它们进行分类。有的学生胡乱一分,可是有细心的学生会把同一颜色的分成一类,有的学生把形状一样的分成了一类。等学生分完后,我让他们说出这样分的理由。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之所以这样分的理由。对于讲不清为什么这么分的,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这期间,我对学生的思路进行了正确引导,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了自己去问为什么的习惯,让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变为爱学、乐学、想学。
  培养小学生爱学数学的理由千千万,这里我只是列举了几个。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多创设有意义、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数学其实就是生活常识的书面化,只有真正地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作用,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学数学。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