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教学
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民主的教育气氛中再加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才有利于对新知的获取,促进思维的发展,进而迸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改变落后的教学现状,就必须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这种愉快、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增长智慧,从而得以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平等教学中激发兴趣
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某某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真心真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特别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要歧视、冷漠,要经常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他们有成就感,自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即使有时他们表现不好也不能体罚、惩罚学生,那样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始动力。
二、创造实践机会,在探索中激发兴趣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奥秘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人们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知识、探查真理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在认识几何图形三角形时,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后,请学生在本子上任意画出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通过画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