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们的交往活动。许多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合乎礼仪规范的处世态度、习惯动作、口头禅,而使自己处于尴尬或被动的局面。因此,学生每天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作为对学生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规定严格要求。因为这不仅是严格简单的上课下课时间问题,同时更反映了一个人坦诚守信的素质修养。遵守时间的人,一向为人所尊重,因为这不仅是对时间的尊重,更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遵守时间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学生就要从最简单的遵守上课、下课时间做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三、平等相待,尊重他人。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待人,与人为善,要允许他人有独立进行自我判断和个人行动的自由,要容纳不同的观点、看法和行为,做到求同存异。要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相互间的尊重。在平时要教会学生:善于接受对方,即善于接纳对方,容忍对方,要平等相待,不轻易对对方的言行进行是非判断,不可居高临下,也不可卑躬屈膝;不求全责备,不让对方难堪或不舒服;要努力去适应对方。善于重视对方,即对自己的任何交往对象,都要认真地对待,主动照顾,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好,切实体会到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善于赞美对方,即要善于发现交往对象的长处,并恰到好处及时地给予肯定,表达钦佩或赞美。这是对交往对象表现尊重和友善的三大途径。
四、顾全大局,求得和谐。“人际交往,贵在和谐。”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正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顾全大局,团结友善,和谐相处。比如,学校举行运动会、报告会、文艺演出、升国旗仪式等都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活动的秩序和纪律,不能出现有损学生形象的言行。在课堂上、宿舍里、餐厅里,每一位同学都会遇到与同学、老师及其他人员的交往问题,任何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与人友好相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应礼貌的打招呼,进入办公室要经过老师允许、离开时应向老师告辞;在宿舍要遵守作息制度,保持宿舍的整洁,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样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会养成。
五、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如果判断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力不强,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就根本谈不上践行文明礼仪。学校必须利用政治课、时事讲座等形式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明白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控制力,逐步克服一些影响成长的不良习惯,才能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需教育训练,持之以恒,需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如果出现反复,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真真实实,坚持不懈。特别是学校要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以此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