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问题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问题

[作者:王磊[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5.对课程评价的“定位”
  校本课程评价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关系到校本课程的质量,关系到校本课程的实施乃至推广。对课程评价的“定位”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1)将课程评价仅仅理解为对学生学业的评价;2)评价模式单一,过于倾向目标达成模式;3)评价主体集中于学校领导和个别权威教师两个层面上。
  对课程评价的准确“定位”,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价值的“定位”
  一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即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不过,在上述三个追求当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校本课程开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但这些并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指向,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才是它最根本的目的,前两者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后者的发展。
  (2)评价主体的“定位”
  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外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也不是仅由少数权威专家和领导参与的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而进行的有关课程开发的民主开放的决策过程,即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社区人员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应体现出多元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社区人员都应成为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
  (3)评价过程和形式的“定位”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应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并对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的和持续的评价,在不同的时期所关注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在评价的目的、方法和内容上也应有所不同。课程评价的形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应将校本课程评价定位于对“学生的发展过程的评价”,并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检测出课程质量的高低。比如有的课程虽然很容易得到顺利实施,课程目标也很容易达成,但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地得到发展,那么它就不能称得上是好的校本课程。而有的校本课程的目标虽然没能实现,但如果学生在某些方面确实得到了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调整,或许它就能成为好的校本课程。将校本课程评价定位于“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还有利于我们发现一些隐性的校本课程。
  (4)评价内容的“定位”
  校本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包括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与分析、对校本课程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评估等。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也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时不可只偏向于一方面。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科研活动,切不可随意地进行。只有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准确的定位,寻找到突破口,使每个环节都能正常运行,才能确保整个开发过程得以顺利、有序、高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核心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04(3).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3]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