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独立学院教师道德风险及其规避问题
发展规划、设置发展能力课程,对教师的指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教学工作运行,相应出台较多的教学制度和惩处制度来规范教师行为。除此以外,还会基于学生的特点和市场化需要,制定一些非常规的规定,比如有的独立院校规定考试不及格率超过20%,教师将承担教学事故的责任等。
另一方面是出于对个别学生较好的情感。独立学院学生的情意系统落后于认知系统,行为较随意,且学习动力不强。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班级的骨干力量(通常是班级干部)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扮演教学助理的角色,容易与教师建立特殊的关系。也正是这样一个群体,在评优、评奖活动中容易对教师的道德风险发起考验。
(2)学生对于道德风险的需求普遍高于公办高校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学校、社会过分看重考试分数,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天平,如学生评优、就业等无一不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其次,有些学生受家长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谋个学历,工作方面的事情家长早已安排妥当,为此这些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动力和压力,平时不努力。学生的学习状况不理想。
学生一方面对待上大学的态度有较多层次,另一方面消费着较高的学费,对于家长和亲人总要有所交代,每每考试来临或是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都会有学生到老师那里表达获得良好成绩的愿望。学生对毕业的需求是等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随着对毕业需求的满足,对教师道德风险的需求也就凸显出来。
三、独立学院教师道德风险的表现
基于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和教师的工作内容,独立学院教师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学生方面的道德风险。
1.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人为提高考核成绩:鉴于学校某些非常规的规定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平,教师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通过的通常做法就是考试前划定范围。教师提高考核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部分独立学院采取学生评教的教师考核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部分教师的任教倾斜。使得少数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理考核要求不及时予以批评和教育,为赢得学生好感一味地迎合。教师这样做虽然在校方和学生面前都保全了自己,殊不知毁坏的是教师的执业操守和学校的声誉。
2.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少数同学关系过密:针对学生的特点,许多独立学院采取学生自治管理方式,应该说这不失为一种效果较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带来负面效应。有些学生功利思想比较严重,特别是个别学生干部,将精力多用于公关、工作,认为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搞好关系,就不愁入不了党,不愁拿不到奖学金。在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的成绩不如人意,他们大学阶段的最大收获莫过于对人际沟通术的谙熟,他们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通常面对协助自己工作的班级骨干提出与考试和入党相关的话题,教师做出的每种决定都是尴尬的。
四、独立学院教师道德风险的规避
根据契约理论,只有签订契约双方当事人处于信息对等和完全的地位,才能避免道德风险,这在教育系统的多元委托代理关系中是不可能的。但这不是说防范和降低教师道德风险是不可能的,针对独立学院及其学生的上述特点,从学院品牌建设、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引导增强三方面来规避独立学院教师的道德风险。
1.打造独立学院自身品牌
独立学院的品牌建设不是对原母体学校品牌的简单“克隆”与“抄袭”,更不是一时的“速生”,而是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因此,独立学院要善于挖掘母体学校长期积淀中所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品牌”,用现代的发展理念加以总结提高,建设人本主义校园文化,用自己的特色文化来不断积淀,以形成独立学院自身品牌。从教师发展与管理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即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文化,把每一个教职工对事业追求、人生追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为教师教研搭建平台。建设具有人本主义的校园文化需要与学院的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包括在学院内部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术环境、组织生态环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人本主义管理理念,使教师充分实现其自我价值,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不断自我完善,给学院教师充分的人文关怀,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吸引教师,留住教师,发展教师。
2.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授课方式也相当重要。那些授课形式新颖、授课方式生动活泼的教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