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怎么办?可用作家的伟大精神或顽强意志激励学生;可用故意设疑法吸引学生;可用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法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等。如作者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就叙述莫泊桑从福楼拜谦虚勤奋、坚持不懈投身创作,后成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故事,激起学生对这位伟人的崇敬热爱之情,激起他们阅读其作品的渴望,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读《项链》《羊脂球》等名著,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又进行了励志教育,真可谓一箭双雕。
2. 推荐课外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要他们不仅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开始,师生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三四本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规定阅读范围,主要是教育部规定的必读篇目。除此之外,我还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作品配合语文教科书学习。如学了《老王》,我向学生推荐了钱钟书的《围城》,学到《信客》,我向学生推荐余秋雨散文名集《文化苦旅》。还把《读者》《意林》中优秀的文章印发给学生,教师作精当点拨。寒暑假是课外阅读的好时光,要求学生完成一两部名著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写下阅读心得。
3. 办好班级读书角
在所带的班级创立读书角,书籍来源于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和学生自愿捐赠和班级购置。首先对班上同学捐赠的图书作指导性的筛选,把好图书“质量关”,那些内容贫乏、艺术粗糙、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的作品,拒绝进入班级“图书角”。编写《读书指南》,印发《推荐书目》,让学生定期进行书籍交流阅读。在教室内张帖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既美化了阅读环境,又营造了良好阅读氛围,使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思想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阅读成长。
4. 科学指导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这要求教师在平时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的方法技巧辅导。(1)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法,如自读一本书的方法、精读的方法、略读的方法等。(2)引导学生会做并且做好读书笔记,如在笔记本上做一些必要的记号批注、优美句子摘录、常见提纲收录、概要和书评范本等。(3)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查工具书,怎样做书间评点。作者重点向学生介绍了作读书笔记的方法:第一种是词语笔记,即在阅读中对一些优美的词语,随手一记,勤收集勤积累储存,时间长了,这便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第二种是摘录式笔记,即分类记下名言警句、谚语、典故、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社会的认识与剖析等;第三种是心得笔记,包括评论和赏析,凡有所得便随时记下片断或成篇均可。
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学生经过课外阅读,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收获。因此,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面向广大师生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研究成果和情感收获。开展的语文活动有:(1)举行课外知识讲座;(2)每月最后一周周五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还要复述或背诵精彩的片断;(3)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选出十佳读书笔记;(4)利用学校文化艺术节的契机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读书竞赛、作文比赛,展览优秀作品,营造热烈的阅读氛围;(5)每周确定3个读报时间,轮流指定2人快速阅读后全班点评;(6)组织学生参加县、市课外阅读知识竞赛;(7)挑选优秀作文,定期向报刊投稿。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许多学生说,我们原先以为只有电视电影好看,没想到语文读物也这么吸引人。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总之,课外书对一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谢象贤.语文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