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论文摘 要: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普遍比较薄弱,情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通过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推荐有益读物、办好班级读书角、指导科学阅读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等多种方法进行落实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外阅读作了详细的阐述,如对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我在所任教的初二(3)、初二(6)作了一个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9%的学生能坚持课外阅读,7%的学生已阅读过四大名著;仅有6%的学生购买名著,90%的学生从来不进图书馆。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和分析,学生课外阅读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社会因素
素质教育虽已实施多年,但应试教育仍然顽强地占据着教育的主导地位。无论是社会、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广大家长,仍然以学科成绩和升学率高低来评价学校和老师。以文化成绩考查为核心、以文化成绩高低作为录取唯一标准的高考、中考制度,严重制约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上当前中高考考题过难、过繁、过偏,课内课外的题海战术,把学生压得晕头转向,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整天忙于应付作业,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做其他事情,学生的课外阅读自然排不上号。
2. 学校和老师因素
(1)学校搞题海战术,学生没有时间可读。在中高考指挥棒影响下,一些学校全力抓学生的文化成绩,大搞应试教育,搞题海战术,整天把学生困在教室里,压在学业上。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看课外书,极少有学生到图书馆去借书或到阅览室去浏览报刊,因而许多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形同虚设,读报栏、读书专栏撤了或根本就不设了,学校也很少举行读书交流会和读书方面的知识竞赛,学生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在教室里围着成绩转。
(2)课堂教学以讲代读,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搞一言堂,讲得太多,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同一种授课模式——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划分层次、归纳大意、概括作品写作特点、布置课后练习等,教师面面俱到,认为嚼得越细越好。而学生对这种千篇一律、重复拖沓、刻板生硬、毫无重点的讲课方式索然无味,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也影响到学生的课外阅读。
(3)缺乏必要的读法辅导。有的同学课余时间也会偶尔看点课外读物,但缺乏老师或家长的正确指导,使学生在读物的选择上往往饥不择食,抓到什么就看什么,甚至看一些不该看的读物,对名著、精品图书似乎没太大的兴趣。在阅读方式上,很多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和中心,囫囵吞枣,读了跟没读没多少差别。因此,教师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阅读量会减少,读书速度跟不上,继而无趣、无心去读,读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然也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3. 家庭因素
一些家长不重视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是看“闲书”“消磨时间”。他们未给孩子提供课外阅读的支持和指导。另外一些家长功利性强,围着考试指挥棒转,逼孩子抄作文,背作文,使学生课外阅读变了味,使学生在家长压力之下失掉了阅读的兴趣。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要拓宽中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