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思维创新的培养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新语文课标中强调要有创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责任。本文就谈谈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创新基础,引起创新兴趣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当今,作文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文章贵在创新,最忌随人后。文章的创新首先应是思维的创新。文章要写得别致新颖,做到“人人心中有,各各笔下无”,就得突破思维定势的窠臼,言人所未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会用自己的头脑,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人人皆知的素材或事件,鼓励学生提出与传统不同的观点,挖掘出新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探讨:
一、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方法指导,训练学生作文逆向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灵活性,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好习惯,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思考问题。因为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一切作文的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的训练。因此,我们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特别是逆向思维的培养。逆向思维是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即思维从思考源出发,探讨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源,或逆推事物的存在,或对事物的存在发生质疑,以求发现事物的本质、事物运动的规律或事物存在的新形式。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令人耳目一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成语“班门弄斧”,通常用来比喻或讽刺那些自不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从中演化出“班门弄斧又如何”,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当今社会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吗?这样的见解常常使人耳目一新。用这样的成语作作文题的情况很多: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吃一堑长一智——长一智何必都去吃一堑。总而言之,逆向思维要遵循一条原则:言之有理。实践证明,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对我们写作教学的创新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扩大学生的作品阅读面,奠定学生作文创新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想写出内容丰富、形式别致新颖的作文来,学生只有博览群书,这样知识面才会广,思想认识才会深刻。鲁迅曾经说过:"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由此可见,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要通过课外阅读、语文实践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因此,在语文课中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储存信息,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头脑中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呈现在脑海之中;让学生每周写两篇读后感,由老师批阅、点评。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不但吸取了书籍中的艺术精华,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第二手材料。通过长期的阅读,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维也灵活了,再也不会为写作文苦恼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经纶,在写作文时,就会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了。
三、在作文教学中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引起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他们自愿乐意去写,这就需要创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从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表情自己的意见,激发学生浓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创新的内动力,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显示出极高的情绪,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思维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个基础上写作自然是水到渠成。另外,我们要提倡写有个性的文章,正视学生的劳动成果,采取激励措施,及时给以褒扬,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同时,还可以把优秀的作文寄给杂志社,推荐发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总而言之,将创新思维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去,会让我们的教学充满盎然生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去挖掘学生的创造灵泉,使学生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进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境界。
参考文献:
[1]《作文通讯》2009年1期
[2]《高考优秀作文》2008年8期
[3]《写作研究》2008年5期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