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造成师生沟通障碍的八个误区
摘要: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必然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工作。良好的关系能营造出融洽的气氛,使师生形成积极的态度,相反,如果教师工作方法不当,造成师生沟通障碍,则会阻碍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师生;沟通;障碍;误区
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必然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工作。良好的关系能营造出舒畅的心情和融洽的气氛,使师生目标趋同,形成积极的态度,所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在师生关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个老师很好”、“黄老师很关心我们班”、“谢谢您,老师,我一定会考好的”诸如此类的话,这说明学生接纳了教师的关心。只有学生接纳了教师的关心,才能接纳教师的教育。每个教师的期望都是良好的,但是,如果教师工作方法不当,造成师生沟通障碍,学生就不能理解教师的良好愿望而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常见的有以下八种工作方法的误区,造成了师生沟通的障碍:
误区一:使用警告语言
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教师多次与他交谈过,收效甚微。见到他今天又迟到了,教师很生气地说:“明天再迟到的话,你给我站到办公室去。”学生见到教师这样,可能感到恐惧和屈从,但心里并不一定会服气。又如教师说:“如果你再不改的话,我就打电话给你的家长,让他来见我。”如此等等。这样,受到警告与威胁的学生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敌意,从而拒绝教师的教育。有时甚至做出教师不希望看到的反应:“好啊,你叫家长去吧,我就这个样。”在教师的态度不被接纳的情况下,学生的态度也是完全消极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就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误区二:使用命令的语言
教师与学生交流中使用命令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理解:在教师看来“我”的问题并不重要,教师并不关心“我”的感受,“我”必须顺从教师的感受与需要。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排斥心理,造成了沟通的障碍,对教师的教育不予接受。如:学生想对上课讲话的事做解释,教师却说:“你给我闭嘴。”不留余地下命令,不顾及学生个人的感受,只是单方面的发出信息。学生在没有得到尊重的情况下,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怨恨、恼怒等敌对情绪,发生顶撞、抗拒的现象,甚至大发脾气,闹得不可收拾。
误区三:使用了会中伤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生气或冲动的情况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