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作者:高常胜[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这说明在数学教学中仍单调地说教,机械地传授知识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现状了。《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上已强调,上课是一门艺术,老师则是演员,演员必须以抓住观众心理为根本出发点,从而选择表演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正是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一个很好总结。而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老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也符合今天的教学要求,更是老师们所追寻的教学理念。
  三、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数学学习活动是数学思维的活动,是数学思维与数学知识的结合。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是“死”的,它的简单积累很难促进智力的正常发展。如果我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则就是赋予“死”的数学以生命、灵性。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以问题为思维的导火线,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展开,层层深入。
  现在提倡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在众多的教学改革尝试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一定的代表性,它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并为第一步。如: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假设推测——活动验证——做出结论;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埋下了伏笔,以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情形,问题情境可以分为下列两类:
  1.是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问题情境,诱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之成为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有利契机,有了这个认知冲突,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沿袭“平衡——不平衡(认知冲突)——新的平衡”的认知发展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就找到了合理的切入点和生长点,学生建构科学、有序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据可依。
  2.是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建建构成为可能。如果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便为学生的参与创造了适宜的挑战环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就面临的认知冲突而言,学生不能利用现有的认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