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论文关键词】课外阅读 习惯
【论文摘要】初中生要完成新《语文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课外阅读260万字的目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键,教师可以开设阅读课,利用好《自读课本》;分解阅读量,做好检测促进名著阅读;举办读书报告会,培养学生精读习惯等,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可是对于大多数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就有些举步维艰了,要完成阅读任务,阅读习惯的培养就势在必行。“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学生有了习惯,达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是指日可待。更何况,学生一但爱上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参与有关课外阅读小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些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归纳后供各位同行借鉴参考:
1. 开设阅读课,利用好《自读课本》 “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叶圣陶先生的话一针见血。学生仅有课内阅读远不能满足培养读书习惯的需要,因为它的内容、范围都极为有限,学生得到的阅读锻炼也就带有局限性;而课外阅读却可以把学生带入无比广阔的天地中。开设阅读课对七年级学生最合适有益。七年级科目开设少,课程难度也小,在校的自习课时间充裕,每周一节阅读课用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自读课本》对应教材的单元设置,每一主题都有两、三个专题课外辅读材料,教师可根据语文教学进度,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阅读。这种阅读既与课内教学紧密联系,大量扩充教学单元有关主题的素材积累,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因这种阅读指向性明确,学生很少有课外阅读困惑,免去了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对课上不能及时完成的阅读任务,可以布置成周日的阅读作业,且可以在每周阅读课上利用少许时间对布置的阅读任务进行提问(教师对《自读课本》中的文章内容要求较为熟悉),问题设置成关于文章细节的内容,课上的提问是督促学生通读文章,防止个别因看文后概要而敷衍阅读。
2. 分解阅读量,做好检测促进名著阅读 对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