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浅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教育的缺失及改革思考

浅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教育的缺失及改革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能满足他们对体育现象的认知,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一定运动技术水准,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运动生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去解释现象、阐明道理,体现体育学科的科学性。在当今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下,体育教师在竞技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2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技教育思想。行为改变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改变,大学生对竞技教育的认识差异较大,容易被竞技比赛的表面现象误导。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观念的转变起主要的教化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竞技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因为,只有正确的竞技教育思想的形成,大学生才能对科学锻炼、参与比赛形成主动意识,才能对竞争意识、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等精神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优化体育教学中的竞技教育内容。体育教学中竞技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比赛,针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安排与设计的教学内容,对吸引大学生注意力、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会起到关键作用,而“达标”标准只是其中的阶段目标,是过程。因此对竞技教育内容的选择、设计,应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参与感、责任感、荣誉感,通过比赛,感受成功与失败,使其身心得到锤炼,使其能够深刻地领悟到竞技教育的精髓,从而主动参加体育比赛、主动接受竞技教育。 
  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是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而竞技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的内容符合大学生年龄的身心特点。因此,在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要加强对竞技教育的宣传,并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要使他们通过竞技教育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也为终身体育观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竞技教育对培养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学会科学锻炼,并最终形成终身体育观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弱化和排斥竞技教育的现象,竞技教育对锤炼大学生身心作用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而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人们对竞技教育的误解、应试教育的导向和儒家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因素。因此要发挥竞技教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作用,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教研能力外,还要从提高教研能力、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竞技教育思想、优化竞技教育内容、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人手,激发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比赛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教育。 
  注释: 
  ①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②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 
  ③赵秀红,苗艳丽.为何66%学生锻炼不足[N].中国教育报.2006--2--9. 
  ④卢元镇.奥林匹克运动与当代高等教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4):1--5.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等.再说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2]洪晖,刘炜浩.我国高校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13--116. 
  [3]孔祥.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3):92--94.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