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毕业待转出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籍,居无定所,无法参加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有的则虽在学校周围,但却对组织生活不闻不问,由此造成了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及教育培训等活动难以开展。(4)关系难转移。有些毕业待转出党员进入未建立党组织关系的“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或私营企业工作,组织关系不知转到那里,原户籍所在地的党组织不愿接管或者是党员认为组织关系转到户籍地仍远离工作单位,参加组织生活不方便。(5)作用难发挥。毕业生党员一般都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以较高的思想修养、优异的学习成绩、出色的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感召力,成为校园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优良代表。然而,由于对毕业待转出党员的管理失控,造成其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党性意识淡化,甚至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2.产生的原因。一是高校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加强毕业待转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误区。有的人认为这部分党员已经毕业,只是组织关系暂时挂靠,不用去管;或认为他们只占党员总数的一小部分,抓不抓无足轻重,无碍大局;有的则认为这些党员四处分散,情况复杂,教育管理难度大,干脆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二是制度不健全,致使管理乏力。由于对毕业待转出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度,或没有明确党委组织部门、院系级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在对毕业待转出党员教育管理上各自承担的责任,直接造成管理上的脱节,致使这些党员的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近乎空白。三是党员自身的党性淡化。部分大学生党员认为自己还未真正实现就业,处于无人管状态,不愿向学校党组织汇报情况,想摆脱党组织管理,以种种理由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长期不交纳党费,把自己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四是一些单位特别是未建立党组织的,重经济利益轻党建思想,对大学生的政治身份不闻不问,只关心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其党组织关系长期待转。
3.解决的对策。毕业待转出党员的存在,给高校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问题。一方面,由于这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未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未能很好地履行党员的义务,再加上他们年纪轻、党龄短,在党内生活和锻炼的时间还不长,其思想容易发生蜕变,使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党的形象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这些党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预备党员,他们游
2.产生的原因。一是高校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加强毕业待转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误区。有的人认为这部分党员已经毕业,只是组织关系暂时挂靠,不用去管;或认为他们只占党员总数的一小部分,抓不抓无足轻重,无碍大局;有的则认为这些党员四处分散,情况复杂,教育管理难度大,干脆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二是制度不健全,致使管理乏力。由于对毕业待转出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度,或没有明确党委组织部门、院系级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在对毕业待转出党员教育管理上各自承担的责任,直接造成管理上的脱节,致使这些党员的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近乎空白。三是党员自身的党性淡化。部分大学生党员认为自己还未真正实现就业,处于无人管状态,不愿向学校党组织汇报情况,想摆脱党组织管理,以种种理由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长期不交纳党费,把自己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四是一些单位特别是未建立党组织的,重经济利益轻党建思想,对大学生的政治身份不闻不问,只关心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其党组织关系长期待转。
3.解决的对策。毕业待转出党员的存在,给高校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问题。一方面,由于这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未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未能很好地履行党员的义务,再加上他们年纪轻、党龄短,在党内生活和锻炼的时间还不长,其思想容易发生蜕变,使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党的形象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这些党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预备党员,他们游
Tags:
上一篇:探讨如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下一篇:谈强化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