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毕业待转出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待转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毕业待转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做好毕业待转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毕业待转出党员 教育管理 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整个社会用人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大学生毕业之后无法在短期内落实工作单位,或复习考研,或待业在家,或出国学习,处于一种待就业状态;有些大学生毕业后进人“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或私营企业工作,这些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其中的多数大学生党员,出于对学校的信任,毕业后将党组织关系继续保留在学校,成了大学生流动党员。就本校而言,近三年来,在大学生中共发展党员2400多人,而组织关系待转出的毕业生党员数量到目前已累积到460多人,而且,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困扰还会加剧。如何加强毕业待转出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对这项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缺乏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而影响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学校的声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今天,加强毕业待转出党员的教育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存在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毕业待转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五难”:(1)去向难掌握。毕业待转出党员数量逐年增多,流动范围日益扩大,工作单位经常变动,客观上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加上一些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毕业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导致了这部分党员的去向难掌握。(2)管理难落实。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而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党员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以掌握,培养考察难以落实;有的预备党员则到期不主动提出转正申请,需要党组织的提醒。(3)活动难开展。由于毕业待转出党员大多远离原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